作为几种主要的治疗理论取向之一,认知疗法(有时也称认知行为疗法)是当代吸引了众多咨询师的一种取向。对这一取向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不只一人,也不是一批人团结在一起协同努力,而是由许多人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出各自的体系。随着这些体系的成熟,人们发现它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取向。一般认为,属于这一取向的有埃里克·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的“认知疗法”,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ET),以及格拉塞的“现实疗法”。
前面我们谈到了
2、 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首先,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RET不回避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这一事实。RET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其次,RET的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在咨询中,RET的咨询师或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乃至论辩的方式来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最后,理性—情绪疗法还专门发展出了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称作“理性—情绪教育”,是一套用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辅导的体系,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3、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理性—情绪疗法承认并且强调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也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所以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