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RET)——概观

2022年11月02日12:50:53 心理 1379

作为几种主要的治疗理论取向之一,认知疗法(有时也称认知行为疗法)是当代吸引了众多咨询师的一种取向。对这一取向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不只一人,也不是一批人团结在一起协同努力,而是由许多人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出各自的体系。随着这些体系的成熟,人们发现它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取向。一般认为,属于这一取向的有埃里克·伯恩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的“认知疗法”,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ET),以及格拉塞的“现实疗法”。

在这些体系中,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认知—行为”取向的色彩也特别突出。RET正好是作者本人主修的疗法,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代表进行详细的介绍。欢迎朋友们私信或在评论区讨论,我们一起讨论、学习、成长和进步。

理性—情绪疗法(RET)——概观 - 天天要闻

理性—情绪疗法概观

理性—情绪疗法的历史

理性—情绪疗法(Re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渐趋成形。但据埃利斯自己说,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思想——对理性认识在人的生活中之作用的强调,却与埃利斯的早年生活与学习有关。阿尔伯特·埃利斯生于 1913年。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埃利斯在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上都出现过一些困难。他患过急性肾炎,性格也一度很羞怯,怕在人前讲话,尤其怕与异性相对。在此期间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古代和现代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爱比泰德、奥勒留、爱默生、杜威、弗洛伊德罗素华生等人对他尤其有影响。在这些思想家的影响下,埃利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是没来由地自己制造出来的,从而下决心采取一种认知—行为性质的方法来克服自己怕在人前讲话以及社交焦虑的毛病。

埃利斯于194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尽管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分析疗法不无疑虑,他还是觉得这是种深刻的治疗形式,因而于1947年在凯伦·霍妮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个人分析和训练。自此以后,他便开始以经典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到1953年左右,他越来越对这种疗法的理论及其疗效失去信任,虽曾努力尝试对它进行改造,但最后还是认为这样做徒劳无益。

在50年代理性—情绪疗法的酝酿时期,曾将这种治疗称作“理性疗法”(RT)。埃利斯试图以此使它与其他疗法区分开来。但后来发现人们常将它混同于18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这易于使人忘记这种疗法的同时也强调行动的特点。这样,埃利斯与他的第一个合作者罗伯特·A.哈帕决定,将RT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ET)。

RET的特点是认知、行动并重,理性、经验并重。但在60年代,它强调理性作用这一特点更突出。埃利斯坚信,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他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埃利斯认为他的这种信念吸收了古今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一些重要的认知治疗家的思想。其中也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道家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情生于思,要改变情绪,就得改变人的思想。后来,西方哲学家如斯宾诺莎、罗素把这些观点引入了现代西方世界

RET在60年代早期曾采用其他疗法的一些练习方法,如皮尔斯的“遭遇法”等,后来又发展出一些属于它自己的经验性练习,这使它的行为取向也得到加强。随着RET的成长,70年代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加入了RET的阵营。RET的原理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情绪障碍的治疗,出现了不少阐述RET的著作。除了学术性著作外,RET还出版了大量自助性的理性—情绪治疗程序读物,以及一般的普及读物。例如《理性生活向导》、《成功婚姻向导》、《克服拖沓毛病》、《个人幸福向导》等等。

到了80年代,RET已经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它有两所研究机构,一个是“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是一家非盈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组织,创办于1959年;另一家是“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创办于1968年,是一个培训机构。两所机构的本部都设在纽约市。除了出版专著、书籍和通俗读物外,还出版一份名为“理性生活”的期刊。在教育培训方面,开设了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生培训,以及特别的专业进修班。

埃利斯本人担任纽约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的所长。埃利斯在40年代早期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时,他从事有关性问题的研究及相关的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后来,他决定进行正式的临床工作。他当时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然而后来他认识到,失调的关系是由失调的人导致的,一个人要想知道怎么跟别人处好关系,就必须先知道怎样让自己协调好自己的生活。

对埃利斯有主要影响的是古希腊罗马斯多葛学派,他们强调哲学起因先于心理障碍。实质上,斯多葛学派所要表明的是引起人们失调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这成为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同样,这个观点也深深地植根于今天的各种认知—行为疗法之中。

理性—情绪疗法(RET)——概观 - 天天要闻

主要的哲学影响

除了斯多葛主义之外,还有其他几种哲学对理性—情绪疗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康德、斯宾诺莎和叔本华的思想。

2、科学哲学家波普、赖欣巴赫和罗素对埃利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利斯认为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实践在许多方面都与科学方法中的逻辑经验原则一致,他也强调科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反教条主义的特征。

3、基督教哲学也是重要的影响源之一,理性—情绪疗法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与基督教谴责罪恶,但谅解有罪者的观点相一致。

4、理性—情绪疗法站在自我接纳的立场上,反对各种形式的人类等级,因此与道德人文主义产生了联系。同时,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他们有选择的权力,因此它又受到海得格尔和蒂利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5、在60年代,埃利斯还受到普通语义学的影响,这些语义学家强调语言对思想的强大的影响,感情过程依赖于人类用语言所建构的思想基础之上。

主要的心理学影响

1、埃利斯曾经在霍妮学院接受分析训练,其间,接受了霍妮的若干重要概念,尤其是“专制的必须”对他形成了早期的影响,使他注意到绝对的教条主义的认识会导致心理障碍。

2、阿德勒对理性—情绪疗法的发展也形成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3、理性—情绪疗法也受到早期行为主义的先驱们的影响,借鉴了行为主义的一些治疗方法。

在明天我们来谈一谈RET的特点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点赞和转发,谢谢大家!

理性—情绪疗法(RET)——概观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