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
明知道父母是出于爱我们,才会因为他们关心过度而变得烦躁、不耐烦。工作上已经尽职尽责,付出努力,却在被领导批评的时候,感到委屈和受挫。当朋友、同事需要帮助时,尽管内心是不情愿的,却还会忍不住伸出援手,可回头心里又会觉得委屈不开心。
诸如此类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看起来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却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总之生活中尽是不如人意,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自己,那是一种情绪,被称之为情绪敏感,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心理亚健康,是一种有潜在的心理疾病。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变得“迟钝”一些,变得让自己不再那么敏感,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做到真正拥有“情绪钝感力”的人。
你可能会说,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出版了《情绪敏感力》一书,从书中我们得知,我们为何会敏感,如何运用“情绪四则运算”,为心情减轻负担,让我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心里状态,让你更加有韧性,可以迅速地忘记不快乐的能力。
只要学会了这四则运算,克服焦虑,你的生活幸福指数就会不断地提高。
1. 做加法
你是不是总是跟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的孩子的成绩,再看看你,怎么就不争气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是大多数家长用来批评和指责孩子的习惯性动作和话语。
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情,你都不要觉得他做得不对或者做得不够好,殊不知这是对孩子的苛刻。
我们要做理解宽容的家长,你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家庭才会和谐相处。
2. 做减法
其实,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亲戚,总有一群人抱怨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如意等,甚至将自己变成那个最受伤害的无辜者,其实这些并不是事实本身,只是没有对事实有充分的认知。
太敏感的人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想要直接的情绪快速脱敏,就要试着停止抱怨和不满,给情绪做减分制。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夸奖你,就会有人批评你,可无论赞美与批评,都是基于对方对你片面的认知,不能因为就此受到影响,应当做最真实的自己。
总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好的机遇也会被别人率先拥有。
3. 做乘法
我们总是愿意和每天积极向上、乐观的人成为朋友,而那些整天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甚至负能量满满的人,不仅为自己带来精神内耗,而且也不会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成为挚友。
生活中难免都会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可以不开心,但也要学会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但不要一直抱怨和沉沦下去。
如果长期处于低迷情绪,就会给大脑产生不开心的惯性,敏感的人总是会放大自己的那消极的感受,而乐观的人则会活得没心没肺。因此,过度的敏感实际上是放大了外界带来的刺激感。
4. 做除法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融洽的相处,就是应该减少对身边人的期望,接受对方的缺点和短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而开启人生幸福的钥匙,只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让生活变得简单、幸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退缩,勇敢去面对,不去抱怨,才能让自己变得神采奕奕起来。
就好比那些工作不如意的人通常会说,领导虽然没有看到自己努力的样子,也没有其他同事会表现自己,客户为难自己等借口,为自己的槽糕找个借口,那就不如脚踏实地的找出正确的方法,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
这本书告诉我们,遇到不容易的事情,时刻保持乐观与积极的心态,试着让自己放松,偶尔让心情躺平,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
运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猫眼看世界,猫可以把你当成空气,但它的眼里永远都藏着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