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误事如何破?

2022年09月27日01:16:28 心理 1066

心理学家乔治·哈里森说:”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生活中很多人有拖延情况,一边懊恼自己拖延误事,一边享受及时行乐的当下。

成功者意志力强,行动力强,定准目标,直接开干。谁也想奔着优秀而去,然并卵,想和做是两回事。

我想雷厉风行,我想完成清单上所有任务,我已经意识到拖延症是我一大障碍,如何克服拖延,向优秀迈进?

拖延误事如何破? - 天天要闻


《65种微习惯》这本书帮我们养成好习惯,创造理想人生。作者是日本的古川武士,他是日本年轻人的习惯养成导师,创立了日本第一所习惯培训学校,提出“0负担”自我管理法则,他在书中提出“习惯冰山模型理论”,认为看得见的行为习惯下面潜藏着思维习惯、情绪习惯等,本书以行为、思维、情绪、环境四个方面为切入点,介绍了65种调整微习惯的方法,其中在行为习惯中谈到对抗拖延症的几个微习惯。

克服拖延心理1:以15分钟为一个单位

克服拖延心理2:列一个清单,做完一项勾掉一项

克服拖延心理3:把工作细分

克服拖延心理4:聚焦具体事项

克服拖延心理5:停止情绪内耗,干就完了

克服拖延心理6:当场就做这件事

1.15分钟原则

“15分钟是一个让我们的行动产生魔力的时间单位。”

让我们拖延的任务,一般是不喜欢做,或有畏难、嫌麻烦的。给自己心理暗示,只做15分钟,到点就停。15分钟不长也不短,一般都能做到,而往往一旦开始做,倘若15分钟后工作没做完整,或做的劲头刚起来,极有可能不舍得停下,继续做下去。即便只做了15分钟就暂停,先开始做起来,也比不做要强很多。

作者说,在塑造微习惯过程中,他养成“每天花15分钟打扫房间”的习惯,说到这里,我跃跃欲试,我不喜欢做家务,也启动“15分钟家务”模式。

先规划15分钟干啥,扫地、拖地、浇花、收拾客厅......15分钟很紧张,干活速度可快了,儿子在客厅挡道,我把他赶卧室去,“不要影响我干活!”分秒必争,现在干家务要效率,不是干多少算多少,拿出家政人员小时工的效率,看15分钟能干多少活,反而激发挑战欲!

这玩意儿好使,完成计划内家务,开心;如果15分钟没用完,还超额收拾了厨房,那更厉害!带着这份成就感,我为我骄傲,原来家务可以很愉快。

15分钟,不能说像离弦的箭,但倒计时开始,像“最强大脑”的选手参加限时比赛,限时15分钟解题,是件刺激的事。这对于无聊又厌烦的任务更有效率,而对于畏难拖延的事情,做事前帮你减轻心理负担,只做15分钟,启动行动开关。

拖延误事如何破? - 天天要闻


2、列清单

有很多该做的事,脑子里一直记挂着,但忙的时候还会忘,不如将它们写下来,列清单,不占大脑内存,备忘同时,督促按时完成任务。

养成每天列清单的习惯,记录每天任务,时时查看,完成一项打一个对勾,心里有成就感,促使自己做下去。如果列入清单,但有些任务还是不想做,就利用上面说的“15分钟原则”,先做起来。

3、分解任务

面对比较繁重的大任务,可将它分解成各阶段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你就有信心,接着去做下一个小任务,直到最终完成目标。

写一篇文章,一时没思路,犯拖延症,这时把写文章这个大目标,拆分成几个小目标,先确定主题,再列提纲分几部分写,考虑要哪些素材,再大概定标题,下载文章所用图片,最后修改。将他们分解成每一阶段的小目标,不必专门用半天时间做这件事,别还没做就把自己吓怕,不拖延才怪。

拆书家过级也一样,对于比较难的级别,或者被打回去需要重新过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可以对过级任务分解目标,读书、选片段、做RIA便签,写实录稿、演练、现场过级等。一次完成一小部分目标,让你轻松应对,容易坚持下去。

拖延误事如何破? - 天天要闻


4、聚焦具体事项

“我要减肥”、“我要读书”、“我要学习”.......

这样的任务太宽泛,不具体,要更聚焦才利于行动。把“我要减肥”换成“晚上8:00我要去跑步。”把“我要读书”换成“睡前读书30分钟”,把“我要学门课程”改成“下班后我就报名”,聚焦具体的事,任务明确,就会直接行动。

拖延时,考虑你给自己定的任务是不是太宽泛?修正目标,也许行动随之而来。比如我之前一直有想收拾阳台的想法,但拖了好久,看到书上所说的聚焦,更换任务”收拾阳台“为“今晚收拾孩子玩具架上的东西,明晚收拾花盆。“这样任务更清晰,行动的时候不必再考虑先做啥再做啥。目标不具体,一时不知道做什么,就不想动。

考虑你拖延的事情中,有没有是任务不够聚焦的原因呢?

5、停止情绪内耗,直接开干

对不喜欢的工作或嫌麻烦的工作,内心抗拒,“为什么这个任务非让我来做?”“为什么苦活累活都给我,他们却很清闲?”……但内心知道,你别无选择,必须去做,这时有意识停止精神内耗,把它当成例行公事一样的任务,直接去做。

因为那些情绪内耗,不但不能改变任何事,反而损耗精力,到最后硬着头皮做,还不能保证高效完成,不如直接开干,精神损耗只是耗自己。

笑着也是干,哭着也是干,为嘛不直接开干。有没有像大人吵孩子:“高兴得做作业,不高兴也得做作业,反正是你的事。”情绪内耗没必要,早干完早轻松。

6、当场去做

当场就做,不找借口拖延。

比如听课要做笔记,你不想即时听课,想放松下,先收藏课件,想随后空闲时再听课写作业。但收藏后,随后就没有随后了,无限期拖延,导致最后课程没听完,白交学费,就不如立即去做,当时就完成笔记和作业,不给拖延找借口,不让大脑用“以后再做”骗自己。

有多少时刻,是因为“还有时间,以后再说”,于是就没了以后。今日事今日毕,当场去做,不往以后安排,因为”以后“靠不住。

拖延是种习惯,优秀也是种习惯,大脑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但当我们明白为什么拖延,如何对抗拖延,养成这些避免拖延的微习惯,相信你会越来越优秀。

拖延误事如何破?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