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法则,从外观,向内求

2022年09月17日15:30:03 心理 1825

《认知觉醒》作者:周岭

终身成长法则,从外观,向内求 - 天天要闻

​ 认清规律,摆脱焦虑


《认知觉醒》是一部开启认知驱动力的自我修行手册。作者周岭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在书中结合了多个底层概念,讲述了自己从迷惑走向认知觉醒的历程。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容易受到天性的影响,以至于很多时候,明明希望有所作为,却在行为上出现抵触或逃避的心理。而人之所有这样的天性,是因为大脑的进化,使得潜意识和意识经常发生分歧,进而产生身心分离的情况。


那么,该如何摆脱这种困局呢?


作者建议我们,首先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大脑的构造,以此来减少认知盲点。


要知道,人类的大脑经历了三次,历时几亿年的进化,才从本能脑、情绪脑、发展为理智脑。在这三种大脑中,本能脑和情绪脑就像年迈的前辈,影响力极强,也极为保守,只愿意做一些低耗能、轻松的事情。而理智脑虽然很积极,但如果得不到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支持,就会出现,“想着这个,却做着那个”的情况。


所以,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而畏惧、退缩时,首先要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必为此过度焦虑。


其次,我们还要通过学习和反思,清除模糊的认知,进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人们之所以焦虑,往往是因为在做选择、判断的时,意识对于各种条件的认识是模糊的,所以就会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所以,想要消除模糊的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弥补自己认知上的不足。同时还要学会从过去、未来、高度、深度这四个维度审视自己、以及自己和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


而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认知能力之后,人生的方向也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那么,在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之后,我们还需要增强一些能力,来为人生的前行之路进行加持。


企业家牛根生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这句话似乎定义了成功的一个最为基础的“配置”,那就是专注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没有良好的专注力。那么,为什么人们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呢?


在书中,作者指出,人之所以容易分心走神,不外乎是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所做之事太容易。因为无聊,我们便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新鲜好奇的事物上;二是所做之事太难。目标定得太高,与自己的水平相差很大,因为害怕失败,所以迟迟不敢行动,结果任务越拖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那么,想要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训练:


第一是让感受回归行动。在做一件事的时,只专注感受所做的这件事,让行动与感受共振,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第二是学会主动选择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信息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信息,与此同时,还要主动摒弃一些信息,从而减少自己注意力的分散。


那么,除了专注力之外,我们还要拥有良好的学习力,以此来提高人生进阶的效率。


而想要增强学习力,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正确的打卡方式,来明确学习目标,督促学习进度,检查学习成果;其次,还可以在舒适区的边缘,通过正反馈,来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动力;最后,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触动点,并在这些触动点之间,建立起关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习的技巧以及努力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科学合理的休息,同样不可或缺。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它并不会因人的意志而增多,只有通过充足的休息,才能让精力回归,而只有精力充沛了,我们才能保持专注,高效学习。


认知觉醒,重新定义人生


除了专注力和学习力之外,在人生的进阶之路上,以下三种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个情绪容易失控的人,往往经受不住生活的波浪,也难以取得杰出的成绩。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好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当情绪产生时,要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自我反思,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与开放的心态。


二是坚持阅读与写作。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写作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逻辑,表达心声。两者一个输入,一个输出,共同塑造了我们持续向上的力量。


三是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成功的基石。它不但可以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更能改善生活质量。


在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早起习惯的巨大优势——早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长的清醒时间,还能顺应身体规律,让身体和大脑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


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运动对身体产生的神奇效果——运动,不仅能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还能够启动“神经新生”,让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进而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而当我们拥有了良好的专注力、学习力,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反观内心,认清大脑的运行规律,我们的认知也将由此觉醒。


一个人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定义了一个人的人生。因此,认知觉醒无异于“脱胎重生”,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成长法则。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