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2022年09月16日23:03:19 心理 1171

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工作中感受到失败,整个人陷入到一种低落自责的负面情绪当中。久而久之会出现逃避解决问题然后逃避问题,继而出现新的问题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该如何走出这种状态呢?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走出逃避的方法。

目录

Part1 “总是觉得做得不好”——受挫和自卑

  • 受挫和自卑
  • 自信的受挫
  • 受挫后逃避

Part2 解开受挫感束缚

  • 打破大众固有思维
  • 逃出思维受限

Part3 做的不那么好会怎样呢?

  • 避免进入受挫恶性循环
  • 寻求专业帮助

此回答也有视频版本,B站链接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q4y1W7hW


Part1“总是觉得做得不好”——受挫和自卑

一般感受的受挫呢大多是自信的受挫,是自己让自己不满意之后的这种失望难过。你可能还会对自己生气、指责。那受挫呢往往也是跟自我要求、期待相关的。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的时候,感到这是“不应该的”。那往往这种负面情绪就会从这里开始了。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那这个概念呢跟就是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里边提到的那个自卑感的概念很相似。就是当我们深信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有特别特别大的压力。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阿德勒就说呢为了对抗这种自信受挫的感觉,我们通常会寻求优越感来对抗压力。我们身边应该见到过这样的人,或者自己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扰哈。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你的观察还是你自己的感受,这样去解决问题肯定是治标不治本对不对?反而更容易引发你去对问题的这种搁置、隔离和逃避

然后把你自己可能能够打开的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了,把自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得越来越小了,人生呢就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来挑战你。那如果你把自己框在这样一个小的范围里边就没有办法往前走了。

比如说啊有一些人害怕外出和人群。那这种情况呢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广场恐惧症,阿德勒说有广场恐惧症的人,会感觉外界非常危险、 让人受挫、然后会受到伤害所以必须要离开。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那在极端的情况下,很多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是选择绝不出门的。Ta们长期生活在家里,因为只有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边才能有安全感。甚至可能自己在家里边会创造那种摆脱自卑的那种优越,然后这样的话自己的自信就觉得不会受挫啦。

所以我就不用改变自己了,然后也不用去改变环境,也不用去做尝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反正我只要不出去一切都没事。可是大家可以想象啊,如果最后我们都一个人然后孤苦伶仃的,然后永远生活在家里边,是不是也就没有生活了呀?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图源:PEXELS

所以我知道去面对觉得自己相信可以做好却没能做好的事情是很难的。那我们就干脆不去做?然后不去尝试了?也不愿意去接受自己会做不好,然后改变自己一直以来可能应对问题的方式。

因为逃避嘛,它肯定会让你感觉有暂时的舒服感的,对吧?那面对改变这些,都是要经历一段其实不太舒服会有一点点难受的过程。所以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但其实呢,我们的改变不是说我想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或者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人、我要得年级第一名、或者我要在项目上然后获得就是老板最赏识那个人。

就是不是说这些目标期待过高然后就让你放弃这些目标,而是说我们似乎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情况下,都总是用一个绝对的目标来要求自己。相当于你没有去灵活地看自己现在的处境,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以及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差异。相当于这个匹配是没有做好的。

所以呢我们要改变的时候大家不用害怕。不是要让你放弃你最终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样子,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更有效的方式。

Part2 解开受挫感束缚

那之所以解不开呢,是因为这个受挫感的恶心循环形成了。你一直在里边转转转,那对于这种问题我可能推荐的一本书,刚才提到的《逆转》。

它的作者是马尔科姆,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家,经常会有很特别的角度去打破大众的固有认知。我之前在可能去年的这种书单分享里边,跟大家分享他的另外一本书叫 《眨眼之间》

这本书呢就是它从我们怎么样潜意识然后做出了一个小的判断,你可能非常快速地做了一个判断,但其实它可能比你要花很长时间然后去琢磨一件事情、去各种计算、然后各种安排最后做的决定还要更准确。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这就是我们潜意识强大的力量,跟我们普遍的常识“不要冲动做决定、不要仓促做决定”是不太一样的啊。但是呢马尔科姆是这样一个作者,他很喜欢去把我们固有的一些思维打破。带我们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可能有盲区的这个世界。

这本《逆转》呢也是这样一本书。它是讲怎么转败为胜、以弱制强的,开始作者就讲了一个《圣经》的故事:牧童大卫要在山谷里跟巨人歌利亚决斗,没有人觉得大卫能赢。

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跟歌利亚决斗过,比大卫更有力量 、武器更好的人都输了。所以大家对于大卫的决斗不抱任何希望,觉得肯定赢不了, 只让他保护好自己不要被打死就行了。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但是呢?大卫并没有被这种绝望的气氛影响。他拿了两根树枝和皮筋做成了弹弓,用一块捡来的石头从远处击中了巨人把他打倒了。

他没有用自己不擅长的近身格斗去决斗,只是大家都习惯了默认了这种方式:两个人决斗就是要近身肉搏。那巨人庞大的身躯、那么重的铠甲,近身肉搏显然是没有希望的,但它不意味着你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去战胜它。

所以呢,大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然后跳脱出了这种常见习惯的误区,然后取得了胜利。所以这个受挫感啊除了说行动上我们会有回避,它最危险的地方其实是让我们的思维受限。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图源:PEXELS

比如说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困难情况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就像刚才那些吃瓜的人一样啊,就默认自己赢不了、做不好。“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还能赢对方那么厉害的人”“我跟Ta根本没法比”

可是谁说一定要用固定的规则去完成一件事情呢?你看大卫他年纪小、力气小,然后也没有好的装备,那他是不是就压根别去试了,就放弃吧?人生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其实不是的,大卫有他自己没有被世俗看到的优势,没有被我们这种常见的评价看见的优势。那这种优势很多时候其实是只有我们自己能给出来的,是只有我们自己去发现的。

因为放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按照这种既定的思维呢 ,其实就很容易变成那种一定要看成绩好 、一定要看高学历、然后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钱、要好看、各方面要面面俱到,才能解决问题、生活才能更好。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图源:PEXELS

但是呢,这个世界有时候是这样运作的,有时候也许不是这样运作的。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像巨人那样就是天生力气大、装备好。可是这世界上也没有最后就只剩下巨人获得成功,然后做出变化,然后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对吧?

所以我们就压根别想了?然后就自暴自弃这么着嘛,肯定不是。我们不能一直聚焦在这些让自己挫败的地方,那些是事实。

我们不会去骗自己说年纪小没关系,经验不足没关系,这些可能是有关系的,但不代表能够决定你最后事业的发展、生活的方向。

因为在世俗的声音当中,我们很容易去忽略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你根本不给自己时间去看它,你当然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了。

那这些呢,作者就把它们称为“隐形优势”,这些优势绝对不是大众推崇强调的、你一眼就能辨别出来的、你经常被别人夸赞的。但是在解决问题上可能会帮我们实现逆转。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比如说啊,这位糖丸儿的求助的信件里边,我就感受到了Ta对自己观察的洞察总结能力非常强。其实像这样的一种总结是比如说像我们做这个心理工作者的基本功的训练。

那像比如说有心理困惑,去求助心理咨询的时候,在初期呢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是来找到你生活中不断重复的那个恶性循环的那个模式是什么。

这位糖丸儿Ta在自己的观察和洞察之下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步。心理意识、心理敏感度还有洞察力是非常强的。而且不止找到了这个关键问题,还能够积极求助。所以如果能够尝试更多的去探索自己这方面的优势特质,而不是忽略它。

而且我希望哈,大家之后在这个求助的这个内容里边呢,不要老说自己不好的地方。因为会容易让人用刻板的印象去看待你,或者说你给了别人一个忽略你自己优势的机会。

所以大家把这个目光从你关注自己这个负面这个部分上呢,你再看看它的阴影面,你再看看它的背面,有很多被忽略掉的,但其实对于你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的特质是一定有的,不然你是没有办法幸存到现在的。

Part3 做的不那么好会怎样呢?

最后呢我们再来看看“做得不好”这个问题。因为它是让这个糖丸儿陷入这种受挫恶性循环的一个触发点,做得没那么好就会引发这个受挫感,自卑呀这种痛苦的感受

为了不承受呢Ta又在回避、保护自己。这不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了吗,所以这个恶性循环的出发点就是,当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一个点。

可是“做得不好”这件事它就这么危险,它的后果是什么?它可怕到让我们不顾一切地、牺牲一切地只为躲开它吗?

我们很容易有一种错觉是什么,就是某一件事很可怕。 一旦生活中有这件事情就完蛋了,是无法想象的恐怖。那这种感觉其实只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冲动,但它并不代表是事实。

可能哈比如说跟我们小时候听说过很可怕的事情,或者说有点“童年阴影”的经历有关,比如说我小时候因为一部电影就特别害怕老鼠,特别害怕老鼠的那个尖尖的尾巴。我一看那个尾巴然后整个人就是汗毛耸立,然后我一个生理上不太会尖叫的人,看到老鼠的时候会发出完美的高音的尖叫声。

还有比如说那个柯南里面那个黑衣人,我就老觉得,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是在那个晚上的时候看柯南嘛,然后就睡觉之前看柯南对确实有点作死哈。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看完之后呢就是那些剧情啊、杀人画面啊,还会在脑子里边出现。然后就想象着那些小黑人就都在我床底下进行,就有一种生理恐惧。

就是现在,我在看柯南的时候,明明剧情那么弱智,还是会觉得有点害怕。看到黑衣人出现的时候,就是那个黑衣人在阴影里出现,然后只露眼睛,然后背景音配的“呲”一声,还是“嚓”一声,反正就是那个画面很恐怖。

但是我刚才说的这些事情呢,因为在后来的生活当中不会频繁出现。你想改当然可以,但是不改也没关系。就是这个就是你自己害怕的部分。

我们可以有害怕的部分。不是说我们要变成勇者无畏,什么都无所畏惧的样子。但是呢,可能有些这种小时候的阴影可能到你现在还是能重复出现的,那我们不得不去想一些办法了,不能任由其发展。

怎样走出受挫逃避的循环?|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 天天要闻

图源:PEXELS

比如说小时候没考好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些自尊非常受损的经历,让你对自我要求的标准定的这么高的一个原因。就我只是猜测,但它有可能呢让你把人生之后所有的事情都看成了考试。有分数、有好与不好的标准、人际相处有标准、工作任务有标准,你好像每天都在参加大考小考。

这种持续的紧张感真的会吞噬一个人的。而且小时候我们的自尊是容易受损的,比如说父母批评了、老师批评了,还是同学之间笑话了。

那种反馈的方式就会被你自己记下来,然后在你自己之后去做事情觉得没有达到自己标准的时候,你会用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如果就是这个部分的问题不是那么严重的话,当你认识到,其实你的自责是学习了你小时候接受反馈的一种方式,你能把这两部分分开。你能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想法,什么是别人慢慢地植入你脑中的想法,能分开这两部分的时候,这个问题的解决会好很多。

但是如果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发现自己的这种困扰的程度还是很强的话,那说明这个时候可能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帮助可以去改变的一件事情。

我的建议呢,可以尝试着用专业的咨询的方式来去让另外一个专业、中立、客观,并且能够真的理解你经历成长的人,把这个模式的过程重新建立起来,重新更新。

因为你之前就是因为接受了不好的反馈,所以你现在把这部分反馈学习过来了,那这个部分怎么调整、更新、成长呢?那就是你一定要重新建立从外部获得正确的、接纳的反馈的情况下,才能慢慢地把之前那些你不好的、条件性反射一样的反馈,把它重新循环一遍。

最后,我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空间来真的看看自己有没有哪些“隐形优势”是被你自己一直忽略的,的确它可能不被这个主流的这个价值观所推崇,但你知道你的这个优势有帮到过你,而且你可以发展它,然后变成你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