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每一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2年07月16日16:25:19 心理 1897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这是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大人们总是认为学生时代是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许是自身抱着对学生时代的怀念之情才会把这种想法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吗?

孩子厌学本身不是心理问题,但厌学现象的背后,很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早年分离、亲子关系、家庭问题、网络成瘾及各种心理障碍等。

因为医生在评估心理问题时,社会功能是众多参考标准中的一项。

一个社会功能受损的成年人通常会表现为无法参与日常的工作和人际交往。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法正常上学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功能受损。

为了关注青少年厌学背后的心理问题,我们邀请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心理科刘华清教授和罗正杰博士拍摄了一条医学科普纪录片《厌学背后的心理》


厌学并非问题本身,只是一个表现。

大多时候家长仅直接处理厌学问题,忽略背后可能的心理问题,我们便失去了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难和痛苦的机会,也错失了帮助孩子成长的时机。

家长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孩子厌学的问题,往往欲速则不达。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解决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

家长与孩子互动中,需要对孩子有更多的倾听,给孩子更多的包容、理解和陪伴。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自己能力范围的支持,不将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不因自己的付出得不到预期中的回报而懊恼,迁怒于孩子。

01.

他应该一直优秀

之后,是长达五分钟的嚎啕大哭。

这是一位初二男孩儿的妈妈,因为用尽各种招数也无法让孩子用心去学习而感到绝望。

现在每天伴随她的,是和孩子不断的冷战和争吵。

其实,这个男孩之前是很乖的:


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惯性思维
:优秀的孩子必须一直名列前茅,熟不知孩子年级越高竞争就越大,对孩子不恰当的期望往往会把孩子逼向相反的方向。

对于厌学的孩子来说,厌的可能不是学,是被别人逼着去学!

心理健康 | 每一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02.

教育孩子永远绕不开“关系”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可能这个问题会让很多人心生疑惑,也可能引起争议。

在我看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素绝对是关系。

就拿孩子厌学这件事来说,每个厌学孩子背后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痛苦,但他会告诉你吗?绝大多数孩子不会!因为他认为你不理解他,说了也是白说,还有可能招来一通臭骂。

但是要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了解孩子厌学真正原因是最重要的一环,你理解不了,就永远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要人情往来互相尊重维系关系,到了孩子这里似乎把这个道理全忘了。你的孩子是孩子不错,但同时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所以说,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你的孩子,获得他的认同,你讲给他的道理他才会听。

心理健康 | 每一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03.

如何帮助厌学的孩子

第一、正视自己的教育。

事实上,每年考上大学又退学的孩子很多。

如果愿意,你可以再问问周边的朋友,学习专业和孩子未来从事职业有多大关系?

作为家长,教育里只有成绩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精神需求,那么孩子的厌学的问题你就处理不了。

第二、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根据找出的具体原因解决问题。

知道具体原因后问题往往就简单了,如果你感觉自己处理不了,可以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课程,咨询相关专家,都可以让你快速处理问题。

第四、最核心的一点,还是要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

家长是最不好做的差事之一,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教育孩子,而也往往都是只有这一次。

作为一个新手,不知不觉中会有很多不当的教育行为,而这些不当的教育行为往往都会酿成我们不愿见到的苦果,修复起来相当艰难。

所以,保证自己能够做到合理的教育孩子,是避免各种问题的最佳途径。

父母要联合起来,激活家庭功能,才能彻底解决孩子厌学问题。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做到“学中求乐,乐而好学”!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