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2022年07月13日18:43:04 心理 1045

乡村教师中科院的研究员,他20年来不断修补自己的逐梦之路,致力于攻坚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努力通过脑影像探索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脑类疾病诊断治疗的新方法。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抑郁症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严超赣。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年少科学家梦想持续燃烧 毅然踏上逐梦之路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严超赣6岁时便种下的梦想。自幼爱读书、成绩优异的他本以为会朝着梦想顺利前进,然而命运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严超赣14岁那年,父亲的意外离世,让全家陷入困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去了一所师范学院,想着师范毕业后便可以早点挣钱养家。2001年,不满17岁的他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教书,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严超赣从未觉得教书不好,只是少年时的科学家梦想一直在心里熊熊燃烧,他想闯一闯,看更大的世界,拥有更遥远的未来。于是他付诸行动,2002年,他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严超赣最理想的去处是到清华大学读研。可正当他觉得自己有机会向梦想再迈一步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一向成绩优秀的他竟以几分之差与清华擦肩而过。巨大的落差让严超赣跌入了谷底,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考研落榜后,严超赣没有放弃。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直言自己十分幸运。当时的严超赣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EPS留言板留言,告知自己的考试分数。恰巧他的导师看到了邮件,给他回信,询问其是否想从事脑科学研究。这让自幼渴望成为科学家的严超赣非常振奋,于是他从北科大来到北师大,继续追寻科学家的梦想。


2006年至2011年的五年时间,他硕博连读,学习到不少新知识,为科学家梦想打下扎实基础。一个留言,一封邮件,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听起来似乎充满了戏剧性,但北京是一座充满了无限希望与可能的城市,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严超赣的幸运便得益于他多年来脚踏实地的努力。

深耕多年不断尝试 致力于攻坚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的精神疾病,每年造成极为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还会带来自杀死亡的严重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3亿多抑郁症患者。而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中国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抑郁症为3.4%,大约每3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


可即使到今天,抑郁症的诊断仍十分困难。由于抑郁症的基本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无论是临床上还是实验室中,研究人员们都在尝试寻找能确诊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严超赣认为,或许脑影像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通过高场磁共振机设备,将人脑的核磁共振影像清晰地显示出来。这种研究人脑功能的方式被称为静息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严超赣最擅长的领域。如今,严超赣尝试将这项技术用于观察抑郁症患者的脑活动异常,并找到抑郁症诊断的生物学客观标准。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通过脑影像的结果分析,表明了抑郁症患者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负责执行功能的区域发生了改变。这一发现,为严超赣的抑郁症研究提供了思路。可个别的样本具有偶然性,只有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才有可能找到抑郁症共有的、具有推广性的临床生物学指标。


由于做核磁共振的成本高,涉及隐私等问题,脑影像的样本来源成为了严超赣最大的难题。但他并不沮丧,坚信只要目标明确,问题定能迎刃而解。这是他的信念,也是他的经验,他过往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日常酷爱的篮球运动给了严超赣启发,在打球过程中不断参与进来的陌生运动者让他意识到,若将其他脑科学家团结起来共享大数据,样本问题不就有着落了吗?为此,严超赣将自己开发的DPABI软件推广到世界各地的脑科学专家组,功能强大的DPABI软件简便易用,立刻吸引了很多脑科学家。大家共用这一软件,同时共享数据,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抑郁症脑影像大数据联盟。这一联盟的成立,使脑影像的样本难以获取的问题迎刃而解,也使严超赣以及很多和他同一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受益。


脑科研需要案例,有案例数据就可以做出科学的对比和判断,从而得出更加精确的结果。这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严超赣来说,也是跨越式的一步。


严超赣——从大余一位乡村教师到国家抑郁症专家 - 天天要闻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不再尝试。”从一名乡村教师到中科院的研究员,严超赣的科学家之路整整走了二十年。梦想之路再长也有终点,只要脚踏实地向前奔跑,终将抵达梦想的彼岸!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