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今天吃什么”是否表明你有“选择困难症”?

2022年07月07日15:27:27 心理 1298

编辑:晴晨

“今天吃什么”——一种来自灵魂的拷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面对过这种难以抉择的时刻,当你询问某人时,或希望对方给出满意的答案,结果听到的可能是“别问我,我有选择困难症”,呵呵,一个漂亮的回旋踢,球又抛给了你。

其实这样的类似问题不单单表现在吃饭上,购物、出去游玩时也常常会显得犹豫不决,所以,我们常常习惯性称它为“选择困难症”。

纠结“今天吃什么”是否表明你有“选择困难症”? - 天天要闻

什么是“选择困难症”?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作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纠结“今天吃什么”是否表明你有“选择困难症”? - 天天要闻

听上去让人很揪心,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今天吃什么”,怎么就“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了呢?怎么就“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了呢?仔细想想,每次打开外卖软件时,之所以选择困难,是因为美食太多了,潜意识里“我”是都想吃,或者身边的食物吃腻了,每一样都不喜欢吃而已;购物时也一样,不是选择困难,是“都想买”或者“钱不够”在作祟,选择困难只是我们的借口、托词,怎么就成心理疾病了呢?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一点时,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是有“选择困难症”,因为平时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处于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我们并不存在任何选择障碍,更谈不上心理疾病了!

纠结“今天吃什么”是否表明你有“选择困难症”? - 天天要闻

不过既然多数人身上都有这种“通病”,除了“懒得去想、都想吃、都想买、钱不够”,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在作祟吗?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曲姗介绍,医学上没有选择困难症这个疾病,应该是人们给这类问题起的昵称,表现是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做选择比较困难,要买什么衣服、鞋子,要不要去哪旅游等生活事件的选择决定很摇摆、很纠结,依赖型人格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依赖型人格可能在日常中需要别人过分地提供建议跟保护,没有别人的建议跟决策,自己很难在生活中做决策,这种情况属于人格特点,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这种情况对生活影响比较明显,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建议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有这类问题的人可能自信建立或者自我认同有缺陷,应该在如何建立自信、如何认识自我、如何避免过分依赖别人、划清人际界限方面做些心理工作,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纠结“今天吃什么”是否表明你有“选择困难症”? - 天天要闻

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分水岭”:因选择困难而导致了不良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除了前面提到的“恐惧,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之外,选择恐惧症的人对选什么都感到纠结、为难、犹豫、迷茫,可能会在几个选择面前举棋不定,但总是无法做出最终的决定,为此耗时耗力,不仅自己会焦虑、无助,有时也让身边人感觉到烦躁,甚至伴有抑郁、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所以不能仅凭一句话、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来妄下结论。

不过,即便我们没有这样的“心理疾病”,但还是要避免“过度纠结”,比如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小事,也要磨磨蹭蹭犹豫半天,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参考来源:

1.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选择恐惧症》

2.有来医生《选择困难症怎么办》

3.壹心理《选择困难症 | 你想好今天吃什么了吗?》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