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2022年07月05日19:49:02 心理 1069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fight boys

根据调查显示:

  • 60%的孩子都曾经出现过暴力倾向;
  • 11%的孩子会偏严重;
  • 3%的孩子需要针对性教育甚至治疗;
  • 1%以下孩子是严重心理疾病;
  • 90%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初期纠正;
  • 4-6岁,是第一个暴力周期;
  • 12-15岁,是第二个暴力周期;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出现?

父母应该如何进行“干预”?

本文结合中外数据与分析,分享给读者,

(1%真正心理疾病,不在探讨之列)

1: “暴力”倾向高发于什么年龄?

第一个:4-6岁,幼儿园阶段;

(自我认知阶段,self-cognitive)

通俗解释:我是我!

第二个:12-15岁,青春期;

(自我识别阶段,self-identify)

通俗解释:我不是别人!

而且以男孩子更为突出。

2:表现出那些“暴力”行为?

  • 注意力非常难集中;
  • 无法接受正常指令与沟通;
  • 自己和他人的暴力行为(语言/肢体);
  • 不满足愿望就剧烈耍脾气;
  • 刻意毁坏物品;
  • 脾气突然爆发,很难平息;

3:“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dangerous stages

原因1: 特殊年龄阶段

4-6岁:幼儿园阶段

成长特点:self-cognitive

  • 具备一定的独立行动能力;
  • 具备感知与判断的初级水平;
  • 开始拥有记忆能力(大脑前叶);
  • 明确知道什么东西属于我;
  • 开始有心理性情绪(自卑自豪思考);

例如:

“我就想吃雪糕!不想吃饭!”

“我就想去玩!不想认字!”

“我喜欢的玩具,一定要得到!”

。。。。

本阶段,人类开始学习管理疏导情绪,

如果不会疏导和管理情绪,那么就会诉诸“暴力”。

12-15岁:青春期

成长特点:self-identify

  • 明显的第二性征出现;
  • 领地与隐私要求强烈;
  • 与别人的竞争与比较激烈;
  • 妒忌,自卑意识强烈;

例如: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根本不了解我!”

“他有新款运动鞋!我为什么没有!”

“父母天天吵架,婚姻真狗屁!”

“脸上长个痘,同学会不会笑话?”

。。。。

本阶段,人类开始学习如何看待别人,看待自己,面对自卑,失败、恐惧,如果无法面对,那么可能会诉诸“暴力”。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gene aggressive

原因2: 基因“问题”

为什么不是全部孩子有“暴力”倾向?

有些“暴力”程度高,有些很轻微?

nature or nurture?天生?后天?

基因科学研究结果很让人信服,高达50%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的确存在明显的基因特征。所谓含有“暴力”基因!

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暴力基因”是“脾气”,不是天生暴力!

“暴力基因”是“脾气”,不是天生暴力!

“暴力基因”是“脾气”,不是天生暴力!

本质而言就是天生有脾气,脾气大!

脾气大,缺乏认知能力,导致脾气无法疏导,发泄,而出现暴力行为。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argument

原因3:外在因素“诱发”

我们先看国外的一组调查数据:


暴力倾向

提升率%

低收入家庭VS高收入家庭

100%

不和睦家庭VS和睦家庭

50%

被虐待过VS无虐待过

80%

父母暴力VS父母温和

50%

父母自卑VS父母自信

80%

社区混乱VS社区平静

120%

4: 应该如何应和疏导?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这类暴力统称为:“认知行为障碍”,

Cognitive Behavior Disorder,

专业解释就是,内在情绪无法正确的表达和疏导,而产生的失常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90%的“暴力”倾向,都是可以疏导和脱敏训练的。

解决的根本,提升认知cognitive

解决的途径,脱敏训练desensitization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脱敏训练


什么是认知cognitive?

知道老虎会咬人,而且你打不过!

不能打同学,同学会受伤!

什么是脱敏desensitization?

看看老虎吃生肉,就会记得老虎危险!

玩一下格斗,尝尝被打啥滋味!

具体方法结合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青马只能举几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案例1:水烫实践

错误做法:︎✖︎

不给接触热水!

有些家长,为了怕孩子烫伤,彻底不让孩子接触热水。这样做避免了被烫伤,但是丧失了孩子认知的实践过程。

孩子一点都没被烫过,根本不知道痛,无从记忆危险,无法联想别人被烫的感觉(失去共情机会,就是无法感同身受)。

正确做法:✔︎

教会孩子对付开水,

稍微烫一下,建立认识,训练几次,学会控制;

案例总结:

不仅自己体会“痛苦”;

还联想他人的“痛苦”体会。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cooking

案例2:抢玩具惩戒

错误做法:✖︎

孩子第一次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家长置之不理,甚至还觉得理所当然。

正确做法:✔︎

  • 没收玩具,平静而严肃警告;
  • 持续最少一个小时的安静期;
  • 孩子恢复平静后,给予鼓励;

案例总结:

  • 惩戒要及时,不可以错过;
  • 惩戒要平静严肃,不可以嬉戏;
  • 惩戒后,要给予平复的机会。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instruction

案例3:失败情绪宣泄

错误做法:✖︎

孩子比赛失败,无感或者颓废,家长责怪孩子or无所谓。

正确做法:✔︎

  • 分析失败原因;
  • 暂时不再重复努力;
  • 带孩子去游泳,跑步,打球;

案例总结:

  • 比赛就会有输赢;
  • 失败而无感,不对;
  • 失败而颓废,正常;
  • 继续重复训练,无用;
  • 出去运动,发泄负面情绪;
  • 出去运动,重新起航。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biking

5:重要结论

首先,纠正一定要及时,当时

每次“暴力”事件,都是一次“脱敏”机会,

儿童期的“暴力”容易纠正,尤其是在初期。

脱敏的本质就是认知过程,宣泄引导。

当时的纠正,至关重要!

严肃的对待,至关重要!

引导合理宣泄,至关重要!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tiger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信

很多人会说,“欺负”别的孩子,怎么就自卑懦弱了?

试问,对面是只老虎,你孩子敢上吗?如果敢,那就不是自卑和懦弱。

科学调查显示:

暴力程度低

暴力程度高

有足够运动

无足够运动

有兴趣爱好

无兴趣爱好

有集体活动

无集体活动

有户外活动

无户外活动

失败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

如果在某些方面孩子有所建树,自信必然提升。

第三:纠正一定要尽早

青少年暴力的背后是自负与狂妄,

与儿童期不同,青少年的暴力,更多是儿童期的后遗症。

随着青春期到来,自我意识剧烈成长,儿童期的毛病,变得夸张和无法控制。

这个时期的纠正要比儿童期难百倍!

青马说:

人类的基因里,必然有自豪与自卑;

人类的基因里,必然有狂妄和恐惧;

人类的基因里,必然有仁爱和暴虐;

各种情绪的产生与发展都是自然;

学会尊重人,学会赢得尊重;

孩子需要努力,家长何尝不需要呢?

孩子有“暴力”倾向,为什么?怎么应对?“尽早脱敏” - 天天要闻

青马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