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方法中绕不开的“患者中心疗法”(一)——起源

2022年07月04日14:56:11 心理 1925

心理咨询方法中绕不开的“患者中心疗法”(一)——起源 - 天天要闻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曾对800名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被认为对当代心理咨询和治疗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中,卡尔·罗杰斯名列第一。的确,罗杰斯及其开创的“患者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虽然近些年来,患者中心疗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流派已经不再像数年前那样声名隆盛、追随者众多,但它的一些重要思想,如人本倾向、强调咨访关系、自我概念等等,已经被大多数新的咨询体系所吸收,成了整个心理学科的共同财富。

患者中心疗法发展过程

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由罗杰斯一手发展起来的。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生于美国芝加哥近郊一个勤奋劳作的清教徒家庭。幼年时受的教育强调德行、勤劳,以及对基督教的信仰。1922年,罗杰斯到北京参加世界基督教徒学生联合会,异域见闻使他原有的一套信念受到很大冲击,使他“能够思考我自己的思想,得出我自己的结论,并采取我所信任的立场”。这次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受,使罗杰斯相信:人最终必须信任、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做真正的自己。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日后的人格研究。

患者中心疗法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罗杰斯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这本书的副题为“临床实践中的最新概念”,正如这个副题表明的,罗杰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大的、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分析疗法很不相同的治疗理念。其中一个关键思想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就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针对心理分析由咨询师主导一切的倾向,此时期罗杰斯的体系称为“非指导性治疗”。

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的出版(1951年)为标志。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杰斯的体系一直叫“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在这本书中,罗杰斯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关于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得到更深入、更清楚的探讨和分析。在实践方面,也从重视反映来访者所说的事实内容转为同时重视反映隐蔽的情感,从而真正深刻、准确地“进入”来访者的“现象世界”。

第三阶段称为“经验阶段”。1957年,罗杰斯从芝加哥大学来到威斯康辛大学,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由于这一转变,罗杰斯的当事人从主要是正常人变成了主要是精神病人。此时,罗杰斯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治疗中究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来访者发生改变,并力图使自己的理论受到严格的经验检验。这一努力导致他对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伙伴关系”的强调,重视咨询师的态度对来访者的影响,重视双方的情感、体验的交流。

第四阶段,也就是现在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的阶段,约始于70年代初。这一名称的改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罗杰斯兴趣重点的转移:罗杰斯强烈地希望把他的体系扩展到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以外,使当代大多数人过上一种人本主义的、存在主义的个人生活,即超出个人的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其机能的、整合程度高的生活。在这种帮助活动中,“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强调一种“人—人”关系,而不是“帮助者—被帮助者”的关系。

许多年来,罗杰斯的思想一直在不断变革,然而他的体系中的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并没有大的变化。新的思想往往是前面思想的深化和丰富,而不是原有思想的否定。

80年代后期以来,患者中心疗法成为现今世界上地位比较稳固、影响很大的几种咨询治疗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新的咨询治疗模式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赞,谢谢!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