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瑜伽的活动中,同行者小Y与瑜伽老师起了冲突,本为琐事,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关系中,与权威存在关系问题的人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领导、老师、公婆……一些年长的或者权威的关系中产生投射.就是会在潜意识中把他们当成父母.所以对待父母的好的感觉,期待,与情绪都会投射在对方身上.同时坏的感受、期待和情绪情感也都会投射到对方身上.
被领导或其它权威批评一句,就感到特别委屈,愤怒和不平.如果对方不能理解或者承认是自己的责任或者误会.就一直不罢休.可能一直纠缠在这个话题中,反复强调着对错.只要不被理解就一直纠缠在其中.时间和强度早已经超出了那么一句批评的强度.
所以总让旁观者感觉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多大点事儿,怎么没头没脑的呢”.让人无法理解.
但是当事人在那个当下可能并不能有那个自知.看不到整体.掉进了“对错”里,掉进执着里.内在有一个动力就一定要“赢”,要打败对方.错变得很“可怕”,那个“可怕”在曾经的记忆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他拼命的想去逃离.所以一定要争出那个对错来.这个对错可能不是什么真的对错,可能是真的对错.但是从旁观的角度看,用炸平世界的能量去捍卫这个对错显然是不正常的,不值得的,不至于…..而当事人掉进陷阱大道理显然帮不到当事人. 一部分人会一直在自己的道理中,觉得是对方的错,暂时放下而已.事情就此搁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而有的人会在回归理性后看到更大的格局,而产生自责.
有人说需要改变,但是如果一直觉得是别人的错,不去转身如何去改变自己呢.
有人说不要自责,去接纳自己.如果接纳了自己就是这样,哪有动力去改变呢.
看到,觉知,看到更大的内在动力.不去把精神耗散在长时间的自责内疚上.而是去体会自己的内在动力,破解动力模式.对自己该模式的触发点,反应机制有更多的觉知.
觉察到+认识到,等于觉知!
精微的的训练能锻炼觉察的能力,对自己内在模式的了解,和替代性成熟的认知的掌握.是觉知发挥作用的条件.
太在意批评,对此太过敏感.害怕自己是错的,拼命摆脱是内在动力.用不对等的情绪能量去对批评做出反应是将旧有的对他人的情绪能量倾倒在当下人和事上,需要在当下有觉知.
看到自己对待当下人和事的不公平,看到更大的全局,跳出狭窄的执着,走出困局.
感恩身边人的爱与支持,心存爱与敬,也是在每个当下可发挥的能量!
心理学并不高深,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生活琐事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正如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