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同射箭,我们却选错了箭靶

2022年07月02日12:29:11 心理 1855

学习如同射箭,我们却选错了箭靶 - 天天要闻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下的学习,那就是焦躁。焦躁这个词语是可以拆解为两个方面的:一是焦虑;二是狂躁。我们在面对当下的学习的时候,并不是安静从容、淡然不迫的。我们常常是一种患得患失,或悲或喜,焦虑与躁狂情绪相交替的状态。

  究其本质,是因为今天的学习绑上了太多的利益。我们的学习太过于功利化了。但是我们可能很少去思考,为什么功利化的学习会使我们变得焦躁呢?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从《论语》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解答。

  书中孔子常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其实生活中的孔子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在武艺方面,孔子最为擅长的是射箭。射箭也是孔子最为倡导的一项体育运动。《论语》中,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礼记.射义》中也记载了孔子对于射箭的感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孔子应当是从射箭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其中就有许多是关于学习的。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练习射箭的过程。在练习射箭时,我们需要齐备很多的条件,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射的那个箭靶在哪里。只要箭靶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勤加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基本上都能够命中箭靶。

  但问题是我们当下学习中的箭靶是有问题的,我们不是在射箭靶子,而是在射由箭靶子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能够射中箭靶影子吗?当然也是可以的。但箭靶影子的特点是,它是随着太阳的移动而不断移动的,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一时命中了,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便狂喜不已。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原先命中的影子又偏离到了别的位置。这时候,再想命中,就需要重新寻找新的目标。再命中,再位移,再瞄准,再命中,再位移......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种不可掌控感。久而久之,内心也会变得焦躁起来。

  怎么可以打破这个循环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新调整我们的学习目标。找到真正的箭靶子,而不再瞄着箭靶的影子练习射箭。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明白,什么是学习中的真正箭靶子,什么是学习中的箭靶影子。《论语·子张》篇,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子夏说:"各行业的工匠要〔整天〕在作坊里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君子要〔终身〕学习达到实现道的目的。”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论语》中所提倡的学习,它瞄准的箭靶子是道。但当下的学习的瞄准的箭靶子却是种种功利。

  《论语》中所倡导的学习并不排斥功利,只是认为实现了道义,自然也会获得功利。《论语》中的孔子是这么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孔子经常会跟弟子们讲,你们好好地以道为箭靶练习射箭,不用担心得不到功名利禄,在你以道为目标练习射箭时,功名利禄已经在向你们靠近了。我倡导的君子学是不以功名利禄为学习目标,却可以自然得到功利的学习。

  孔子看到了道义与功利有着一种形与影的关系。一旦我们命中了道义的箭靶,无论太阳怎么移动,我们的箭也始终命中着箭靶影子。也就是说我们一旦获得了道义,并同时获得了种种功利。孔子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他所讲的学习理念同样是适合我们的。只是很可惜,今天的太多人已经不读《论语》或读不懂《论语》了。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