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意大利德比战,实在太过重要。
恶战前,《米兰体育报》、《共和报》都指出:“也许阵型相似,但国米与尤文,孔蒂与皮尔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
如无意外或奇招,周末意大利德比,国米和尤文都很可能派出352的首发阵型。
两队本赛季的主打阵型都经历过一些变化。
国米打过3412,打过3421,最终回归352。尤文也是在442、3412、3421、352等各种阵型之间不断调整。
两队都走了些弯路,丢过些积分,如果最终,两位主帅都选定352为这场生死恶战的搏杀套路,那无疑是一种巧合。
不过,意媒强调:人们总喜欢说皮尔洛“师承孔蒂”,但从赛季开始至今,在一系列变阵的过程中,皮尔洛向所有人证明,他与孔蒂固然有相似之处,但执教理念方面却有着本质不同。孔蒂是“共性大于个性”,皮尔洛是“以人为主,阵型无关紧要”。
评论指出,一年多来,孔蒂无论怎样改变阵型,他有些原则是绝对不容触碰的。
意媒举了两组例子。
一个是埃里克森,阿图尔。
这两人加盟前都对意甲一无所知,且都是有较强进攻能力,拼抢方面能力有限。
孔蒂给过埃里克森出场机会,但让他出场的同时,不断要求他多拼、多抢、多肉搏。因为在孔蒂眼中,踢中场就必须干这个,干不了这个就合该板凳坐穿。
所以在国米,埃里克森过得痛不欲生,成为“计划外球员”。
阿图尔司职中场,同样是受困于身材、力量和球风的原因,在加盟初期,拼抢方面失误很多,表现平平。
但皮尔洛一方面不断找阿图尔沟通,另一方面,在派他出场时,会对中场的权责分工进行微调,让其他球员多拼多抢一点,让阿图尔能少暴露短板、多展示长处。
所以在尤文,阿图尔的整体表现虽然谈不上有多么出类拔萃,但赛季至今巴西人双线16次出场,踢了818分钟比赛,成为一个合格的轮换球员,整体来看,也走着上升势头。
另一组是佩里西奇,小基耶萨。
这两人加盟球队之前都是边锋,近年都屡立战功,加盟前都踢过边翼卫,都不成功。
孔蒂本赛季对佩里西奇的使用方法就是:改造。
他希望佩里西奇踢边翼卫,效果不好,就去替补囍。即使国米左翼卫主力阿什利-扬年事已高,一周踢一场也撑不住全场,但佩里西奇也无法顶上来,因为在边翼卫位置,他出场的效果未必比扬教授好多少。
皮尔洛使用小基耶萨的方式则有所不同。
一方面,他会花很多心思在小基耶萨的身侧安排与他进行踢墙配合的“辅者”,在他身后安排补位协防的“打手”。
另一方面,他经常变阵4后卫体系,让小基耶萨能踢他更适应的边锋,甚至前锋。
赛季战至今日,小基耶萨双线打入5球助攻4次参与9球,表现尚可。
如果细分一下,其中2球2助攻是踢3后卫体系司职边翼卫时创造,另外3球2助攻是在4后卫体系司职边锋时创造。
意媒举这些例子,并不是来对比球员,而是从中剖析两位教练的理念。
《米兰体育报》指出,虽然孔蒂在尤文、意大利队时期都执教过皮尔洛,虽然皮尔洛不否认是孔蒂让他产生了执教的想法,但这两名教练的执教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孔蒂要的是“士兵”,皮尔洛更看重“帅才”。
对孔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球员能力,而是球员能不能适应整体套路,套路一旦定型,那么球员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做不到,就弃用。对皮尔洛来说,最重要的是球员能力,只要球员有足够能力,那么为其改变整体套路也无妨,阵型数字无关紧要。
两种思路,也催生了两队的不同风格。
国米运转严丝合缝,偶尔会显得僵硬,被意媒描述为是“为战争打造的机器”。
尤文总有天才闪光,偶尔会显得凌乱,被意媒描述为是“英雄主义的集散地”。
哪个更高明?不好说。
当今足坛,两种流派都有成功先例,也都有失败教训,哪能简单的就分出个高下!
这项运动里,理念如何根本没人在乎,所有人在乎的,都是结果。上了比赛来解读问题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