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的游戏之中,亲情是可以随意扔掉的破抹布!”,自古就有着无情最是帝王家的说法,在权力之路上,亲情无疑是奢侈品。历史诸多案例告诉世人,为了那把龙椅,亲情是随时可以被丢进权力垃圾桶的。
关于权力和亲情的关系论点,李世民无疑是很有发言权的,玄武门之变杀大哥和弟弟也一直是他明君外衣上的污迹。
可以说,古代君王哪一个会是真正的善良之辈,要想保证皇权的绝对控制权,很多时候亲情就必须丢在一边。
乾隆皇帝在很多历史迷眼中算是一个对亲情很看重的人,他没有和他父亲雍正一样对兄弟各种暗黑,反而对自己弟弟都照顾的很不错。
然而,历史总会存在旁人很难窥探的另一面,对弟弟好是一回事,但一旦弟弟频繁在皇权底线上踩踏,等待他的仍然只有深渊。
历史上,乾隆一个弟弟就因为触犯了皇权的禁忌,从而被皇帝严惩,然后他31岁的弟弟居然在青中年时期,因小病去世。很多人怀疑弟弟的死亡跟乾隆的看望有关。
亲情人设
此人就是乾隆皇帝的六弟弘曕,两兄弟相差足足22岁,在乾隆登基时,他才只有两三岁。也许是因为这个年龄差,乾隆对这个弟弟非常的喜欢。
一直以来,乾隆都想着成为一个超越父亲和祖父的伟大皇帝,雍正的民间和朝廷风评并不好,他对兄弟的狠和刻薄也一直被历史所诟病。
因此,对于立志想成为“十全皇帝”的乾隆来说,在营造亲情人设上,他是必须要做的比父亲更好的。
对于弘曕这个最小的弟弟,乾隆是看着长大的,亲情是真的有,再加上乾隆继位的时候,弘曕还很小,从皇权角度上说,这个弟弟对乾隆是没有丝毫威胁的。因此,乾隆对弘曕的这份亲情就能够更加的纯粹。
不遗余力的培养
乾隆对弘曕的培养的确是非常用心的,甚至在皇帝心目中,他的地位就和自己的皇子一样重要。
在弟弟小时候就特意给他请来了名师沈德潜,此人可是当时一等一的大儒,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弘曕文采出众,聪敏不凡。
在弘曕成年之后,乾隆同样大力的开始培养他,甚至让弟弟在武英殿、御书处,以及圆明园护卫部队这些军政要地换着“镀金”,乾隆很显然是朝着培养弟弟文武全才方向去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剧情开始下一集,相信弘曕的大结局会成为清朝手握实权的王爷,然而,慢慢长大的弘曕却慢慢的“歪楼”了。
变反派了
皇帝一系列宠溺套餐让他渐渐的迷失了,他开始变得浮躁,甚至一步步变成了“反派人物”。他本性贪婪好财,为了获取更加的财富,他开始利用非法手段去敛财,甚至做出强占百姓财产的罪恶事情。
甚至在乾隆命令他给盛京送玉牒这件国家大事上,他居然荒唐的提出要先去打猎,然后再去办公事。这件事让乾隆更是大为不满,这种公私不分的性情,怎能重用呢?
但因为对幼弟的喜爱,这一次乾隆仍然没有爆发出来。而从这一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到,弘曕虽然号称文采出众,但是长大以后多半是荒废了,而且情商绝对不及格,这样的情商注定了他的一生会是一个悲剧。
到了后来,弘曕在乾隆的底线上始终荒唐的上串下跳,欠商人钱不还,还以权力从商人百姓手中低价购买东西,甚至后期发展到将手伸进了军机处里,可以说,他的种种行为已经让乾隆忍无可忍的地步。
圆明园“九州清晏大火案”是乾隆时期一件著名的失火案,野史关于此案有一种版本是,《还珠格格》里的男主角永琪就是因为在此案中,不顾生死的背着乾隆逃出了失火现场。
这才让乾隆越来越喜欢他,甚至准备立他为皇太子,可惜永琪英年早逝,因为永琪的死,乾隆一度哭的撕心裂肺。
而在这次大火中,诸宗室子弟都非常及时赶来救火,而弘曕身为乾隆弟弟,住处离圆明园要比很多皇室子弟近很多,然而他却是最晚一个到的。
而且到了救火现场,还一脸嘻嘻哈哈,毫无皇家子弟的责任感,这一刻,乾隆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不久,乾隆下旨夺去弘曕所有官位,郡王头衔降至贝勒。
弘曕病倒了
乾隆的怒火一下子就吓坏了弘曕,不久,就病倒了。在太医对弘曕下病危通知书后,乾隆急忙赶去看望自己这个最喜爱的弟弟。
并和弟弟说了心里话:朕责罚你,不是从此就要远离你,而是你几年的所作所为实在让朕太希望了,朕只是想给你一个教训,希望你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荒唐,你始终是朕最喜爱的弟弟不是吗?
然而,此时的弘曕已经病入膏肓了,在听了哥哥这段话以后,他跪在地上和乾隆请罪,并在皇帝走后,说了一句话:我现在可以死了。
从这句话,可以解读出一些不一样的内容,弘曕说这句话显然是因为乾隆的体己话,让他终于释怀了,他明白哥哥原谅了自己,自己可以不带着遗憾和耻辱死去了。哥哥能够亲自来看望自己,已经表示两兄弟和解了。
弘曕的一病不起很显然是被皇权给吓到了,在乾隆如此严厉的责罚下,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皇帝的宠溺,甚至想到了无情帝王家这句话,这种对皇权的恐惧,最终让这位温室里成长起来的贝勒枯萎了。
而乾隆对弘曕的重罚,固然是因为弟弟品行不端,贪财无度,但是从深一点的挖掘来看,在这件事的后面始终还是皇权的斗争。
不管是圆明园救火的姗姗来迟,还是插手军机处的举动,这些都撞到了乾隆敏感的皇权底线上,这也是皇帝惩罚弟弟的一个重要原因。
弘曕年仅31岁就病重而死,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身作死,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触碰到了皇权。哪怕乾隆再是喜爱这个弟弟,在保护皇权上,谁都是可以牺牲的,这也是古代皇权斗争的必然法则。当然,从乾隆在弘曕死前那段话来分析,乾隆内心柔软之处还是有一块亲情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