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2022年10月31日22:12:24 资讯 1603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滏水龙吟(下)

高影新

Mother River

“天人合一”孕育伦理传统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十几年前,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迷恋赛车,尽管我不是赛车手,但是我喜欢观看,尤其是现场体验。马达轰鸣,车轮飞转,车影过处,尘沙飞扬,轮胎和地面摩擦发出尖锐的嘶鸣声,好似千军万马从眼前呼啸而过,那种感受无与伦比。我曾经做过十八场汽车场地表演赛的主持人,在现场解说时,那一串串术语脱口而出,漂移、360度甩尾、蛇形穿桩、单边桥……充满了激情,令人热血沸腾。那时候我最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赛车手神乎其技的竞技状态,那个词就是“人车合一”,那是一种形神完美契合的投入与驾控,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不谋而合。

“天人合一”是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天人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战国时期庄子最早提出这个理论,他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明确连用这四个字的是北宋的大思想家张载,他在《正蒙·干称篇》中说“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根据《礼记·中庸》《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记载,汉儒董仲舒继承了此说,发展为“天人感应”论,诸子百家及后世医家、禅宗等也都对此有所论述。

“天人合一”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传统,强调整体的和谐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大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则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制造了阻碍。因此,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人的良好的秩序,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准确定位,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天人合一” 的核心思想。

Mother River

“人城合一”建设生态文明新画卷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在冀南新区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中时时处处能看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火花,让我对这个理论有了更加具体、更加直观的理解。杨万春说,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带这“四带”总目标的制定,合乎的就是 “天人合一”的思想。具体到冀南新区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带着敬畏之心,抱着科学态度,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实践。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我是在2022年10月18日这一天,走进冀南新区进行采风的,机缘巧合,这一天恰好是冀南新区成立满十周年的日子。

十年磨一剑。2012年10月19日,冀南新区诞生,成为河北省政府继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之后批准设立的第三个战略发展新区,被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为京津冀产业转移重大承接平台之一。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邯郸依托冀南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在中原经济区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将邯郸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等经济区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冀南新区规划控制区包括核心区南北两翼邯郸县邯山区磁县部分区域,重点协调漳河生态科技园、邯郸综合物流园。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2021年,冀南新区《滏阳河水环境与滨水空间改造提升规划》正式开始实施,从规划到设计,全部聘请的是国内一流的专业团队,经过缜密的调研、测量、检测、分析,为冀南新区段的修复改造制订了科学的方案,以“看得见水、望得到城、存得住人、留得住情、聚集人气、托起新城”为理念,实施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滏阳河的宽度拓展到了60米以上,水面最宽处达到了800米,完成了河道清淤、扩挖、筑堤、固堤,过村段770户建筑拆迁安置、堤顶路修建、两岸绿化美化亮化、扬水站建设、沿岸墙体立面美化、行道树种植、照明系统安装等各项工作,实现堤顶路全线贯通,打造了44个景观节点,包括生态科普园、亲水平台、健身步道、河心岛等项目的建设也相继竣工。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站在冀南新区滏阳城效果图前,看碧水龙飞,将田野、民居揽在怀中,和谐共生,相依相偎,我的心里不由自主地涌现出了一个新的词——“人城合一”。

Mother River

人因水而生,水因人而兴。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南城村遗址

这里最早被称作城,是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那时候她叫南城,位于赵国都城赵王城之南。后来根据南城命名了南城村,2013年5月,“南城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岁月沧桑,从南城到滏阳城,改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人类逐水而居,与母亲河的不离不弃。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生态优先”,冀南新区志在高远。围绕打造“冀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最大的现代物流枢纽”“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产业与生态相融合示范区”三大定位,突出现代装备的制造业,培育现代物流、休闲旅游产业、积极打造信息、金融、研发三大平台。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以建设“冀南智芯”为发展目标的科创城,着力打造邯郸市生态科技示范区、冀南新区科创服务先导区和文化创意展示区,突出科技创新服务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文化休闲、生态宜居三大功能为主体,在确保滏阳河生态景观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生态景观、公共交通、公共设施三大战略资源,形成“两心一轴、一廊一谷、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凝心聚力,建设公园之城、智慧之城、文化之城,从生态、智慧、人文三大维度,构建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空间载体。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天下之治在于人才,冀南新区的邯郸职教城项目是城区发展中对“人”的要素的最好诠释。

107国道以东,京港澳高速以西,成峰公路以南,邯郸绕城高速以北,规划面积15.1平方公里,总投资达50亿元的邯郸职教城自2019年4月开始破土动工,现在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邯郸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冀南技师学院一万五千余名师生入驻职教城,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邯郸职教城的定位目标是用三年时间打造成为“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即晋冀鲁豫职业教育枢纽,京津冀职业教育示范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开发中心、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京津冀教育转移承接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培训基地。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融媒体中心钱磊主任说, 职教城是杨书记的“心头肉”,每天不管多忙,只要是能抽出一点时间,就一定要到施工现场看看。职教城投资巨大,区里哪有那么多钱?这几十个亿大部分都是杨书记运筹帷幄,从利用新区未来的发展预期和他个人的号召力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那里筹集而来的。杨书记说这叫行政思维加经济规律,用未来的钱做今天的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座教育之城拔地而起,形成今天的规模。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人因水而生,水因人而兴。自古以来,办学堂、兴水利利在千秋。滏阳河支流澄造沟从职教城内穿行而过,为了在校园中营造更好的人与自然相伴相依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支水流从原来的5米宽,修复到现在的20米,加上绿化达到了55米的宽度,原来河堤浅、淤泥多的情况得到了改善,526米长的清水观景平台成为园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国际交流中心、室内体育馆、餐厅,环绕着已重新命名为“登造溪”的滏水新流。水光潋滟,鸟语花香,清风徐来,书香萦绕,学子们在这里感受“天人合一”的教育氛围,在冀南大地像稻禾一样蓬勃生长。

Mother River

忽听秧歌惊百鹭,风景教人忆江南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水稻是中国的传统农业作物,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开始种植水稻。马头大米是老百姓对冀南新区马头镇周边所产稻米的统称。马头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明代时期即形成规模,有“马头大米赛江南”之说。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杜桥村外停客骖,绿意千畦一色含。忽听秧歌惊百鹭,风景教人忆江南。”这首优美的诗词描写的就是冀南新区当年的繁华盛景,杜桥,即今冀南新区城南办事处杜村一带。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马头大米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水稻的种植离不开水,甘甜的滏阳河水滋养着的这片土地。“上渠有水下渠收,东闸开沟西闸流,处处黄云堆稻肥,十分水是十分秋。”滏阳河两岸沃野千亩,肥沃丰饶,生长出来的稻米籽粒饱满,晶莹洁白,口感香糯,回味甘美,明清时期成为贡米,有着“南有磁州马头,北有津门小站”的美誉。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滏阳河河道变窄,污染严重,水越来越少,水质越来越差,马头大米的种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产量和品质也都不比当年,昔日风光不再。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让滏阳河恢复自然生态,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持续不断的环境治理,滏阳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沿河两岸种植的水稻口感越来越好,群众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滏阳河水源充沛,水质优良,再加上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马头产出的稻米再一次飘香百姓餐桌,成为舌尖上的冀南新区新名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近日,央视频、中国新闻网以“邯郸冀南新区千亩‘贡米’喜获丰收”为题对邯郸冀南新区进行集中报道,马头贡米携滏水新姿,精彩亮相。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相关链接| 央视频 | 中新社 | 对冀南新区千亩“贡米”喜丰收进行报道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冀,代表着希望

南,五行中火的象征

冀南新区以龙腾之势,承载着火红的希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

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冀南之南

滏水之畔崛起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高影新(作家)

河北省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艺委会主任,邯郸磁州窑学会副秘书长,邯郸市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

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五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南宫碑》等。

来源:高影新工作室

编辑:庞小涵

初审:姚 尧 韩海军

终审:钱 磊

邮箱:[email protected]

高影新采风手记:冀南新区 —— 滏水龙吟(下) - 天天要闻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