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冠“特效药”千金藤素一年内上市?还请大家理性看待

2022年08月18日08:03:15 资讯 1986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中药提取物千金藤素抗新冠的研究进展,这项进展来自于对该药物研制的领头人童贻刚教授的一段采访,采访中童贻刚教授称:“如果从位置来讲的话,现在已经接近山顶了。”,主持人问:“从现在的位置到达山顶,一年?”,童教授称:“如果顺利的话,我想一年是有可能的。”

抗新冠“特效药”千金藤素一年内上市?还请大家理性看待 - 天天要闻

此消息一出,很多朋友一片欢腾,网络上也是一片叫好之声,抗新冠特效药一年内上市,下一个中国的“青蒿素”要来了等等说法都来了,作为不了解实情的各位读者朋友,看了这样的报道也免不了心怀激荡。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从专业,客观的角度来看,对于千金藤素这个抗新冠候选药物,还是在这还是劝大家要理性看待。

根据早期报道,在新冠疫情发生的初期,童教授的科研团队就对多种抗新冠的“候选药物”进行了筛选,而千金藤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研究团队申报的专利显示,10μmol/L浓度的千金藤素,能够一直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超过1.5万倍以上。这个数据当然是喜人的,但这种基于细胞试验得出的抗病毒效果,与药物进入人体后真正起效,还差着很远的距离。

千金藤素是提取自传统中药材防己科植物千金藤中的一种单一化学成分,目前已经有千金藤素片上市,其作用主要是清热凉血,用于肿瘤病人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千金藤素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发挥抗肿瘤作用,能够减少细胞对化疗的抗药性,提高化疗疗效。

抗新冠“特效药”千金藤素一年内上市?还请大家理性看待 - 天天要闻

很多朋友都知道青蒿素的故事,也经常拿千金藤素与青蒿素对比。相比青蒿素的研制过程,千金藤素的开发可以说具备了很多的优势。在上世纪60年代,屠呦呦教授以及相关的科研团队,为了攻克疟疾这个顽疾,经过不多的失败后,终于发现了青蒿素这个中药提取物,在动物模型身上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疟效果,转而进行人体试验后,通过多年的研究,主要确认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为世界抗疟提供了一种耐药率低,高效地新型药物,这个时间花了多久呢?从药物研制开发,到确认药物结构,再到人体试验,制定质量标准,最终转化成药物获批上市,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日以继夜,以身试药,最终获得了突破性的创举,真的是让人感佩。

而对于千金藤素来说,曾经青蒿素经历的很多壁垒都不存在了,目前千金藤素已经有成熟的剂型在临床应用,因此不论是提取技术、结构确证,还是质量控制相信都已非常成熟,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发抗新冠病毒的适合的药物剂型,进行临床研究,获得充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后,就可以向药监机构申请批准,但这个过程一年内能完成吗?如果以理性来看的话,几乎不可能!

抗新冠“特效药”千金藤素一年内上市?还请大家理性看待 - 天天要闻

从采访中童贻刚教授的说法来看,目前这个药物的药物剂型还不明确,与生产厂商的合作也未敲定,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繁琐复杂的过程,而如果确定了药物剂型,确定了生产厂商,药物的试制,药物的临床前质量研究,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药物对人体有效性和安全性确认的一到三期临床研究,都是绕不开的研制过程,而要完成这些过程,所需的时间通常说来,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甚至更久,即使是作为抗新冠药物能够获得药监机构绿色通道的快速审批,但前期的研究工作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几乎不可能在一年内完成如此多的工作。

在临床研究方面的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来看,国内疫情多处于散发阶段,很难收集到足够的病例进行充分的临床研究,想要对药物展开三期临床研究,可能还是需要和国内目前其他的抗新冠药物如阿兹夫定等一样,寻求在国外进行,而目前这些事情都还没用眉目,说这个药物能够在一年内到达“山顶”,还是非常难的。

对于发现千金藤素具有良好抗新冠作用的研究团队,我怀有深深的敬意,也希望我们祖国的中医药能够再次成为世界抗病毒的有力武器,为我们中国,世界抗击新冠病毒献上一份大礼,但药物开发的过程和道路是曲折复杂的,即使在细胞试验中显示有效,在用于人体确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变数,因此,大家对于抗新冠特效药物的期盼,也不妨心怀希望,放低预期,正所谓“成固可喜,败亦欣然”之心态,还是应该有的。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