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关于“卡脖子”技术清单中,赫然有一种被称作“三维数据转换技术”,其代表厂商是美国的TechSoft 3D、Spatial,日本的Elysium,令人惊愕。
2021年9月3日开幕的服贸会首都版权协会的展区中,来自中的三维数据转换技术供应商圜晖科技悄然亮相,正式加入了首都版权协会的“国产软件雏鹰计划”,荣获“2020年度北京地区正版软件销售和服务优秀企业”。
成立短短两年企业,又面临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与反复,圜晖科技逆势而行,目前支持超过25种三维数据格式的归一化转换,数据压缩率高达95%,轻量化模型的测量精度高达0.01mm,操作系统广泛适配Windows、Linux、安卓、iOS、统信、麒麟、鸿蒙等,赢得了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船舶海工、轨道交通、电力能源、钢铁冶金等“大国重器”高端制造行业的青睐,获得了用友网络等自主工业软件企业的软件OEM合同,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三维模型数据转换技术”领域的空白,目前正在与有关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合作致力于中国三维模型中性容器格式的标准化体系规划。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计算几何、计算机图形学、IntelCPU和Windows,汇聚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CAD技术的蓬勃发展,从第一天开始,不同CAD之间的数据格式就不能通用,70年后的今天,企业在研发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三维数据仍然被死死地捆绑在不同的CAD格式当中,厂商丝毫没有过让步。因此,异构CAD数据转换技术一直是一个独特而关键的专业领域,为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一众企业牢牢把持,隐身在每一套商业化CAD之中。
圜晖科技从CAD底层数据的结构分析、格式解析和建模过程研究开始,剥丝抽茧,点滴打磨,终于实现了面向主流CAD/BIM市场的商业化数据转换引擎,奠定了自主中性数据容器格式CLE(CommonLight EngineerDocument,通用轻量工程文档)的基础,围绕CLE打造了一系列的生产力工具,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进入工业4.0时代,数字孪生、XR应用成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热点,数字城市、智慧园区、智能柔性生产线、远程故障诊断、预测性维修维护等先进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圜晖科技持续不断输出中国基础技术动能,成为数字孪生领域基础建模、仿真应用、虚实数据集成的领导企业。
圜晖客户的梦想,是帮助中国制造业、建造业客户在非CAD环境中能够自主、流畅、合规地应用产品设计数据,降低创新成本和学习门槛,让三维模型数据走出研发中心的深宅大院,为中国社会、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为企业、员工和客户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体验。
业界有个评价:“这是一群最懂得异构CAD数据结构和数据交换标准的中国人”,圜晖科技的道路曲折而漫长,静下心来,追寻着自己的星辰大海,也寄托着中国人的民族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