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野名将,却一直不服粟裕,结局如何?

  

粟裕是众所周知的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在军中威望极高,无论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领导能力,在军队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从他指挥的战役来看,例如淮海孟良崮等战役,都打得非常漂亮,军中更是无人不服。

  

所以粟裕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战神。

  

在军中,很多人都对他钦佩不已。

  

粟裕最擅长的就是将各种兵法与自己的战法相结合,出其不意地与敌军周旋,他对作战机会的把握十分灵敏。


粟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心思特别缜密,能够从复杂的事件中理出思绪,找到其中的漏洞。

  

有一次战争结束后,大家都在为胜利庆祝,他却大喊一声“不妙”。

  

原来他发现消灭的敌人数量与敌军原先部队的数量不匹配,少了几百人。

  

于是他赶紧下令搜索围捕,最终在一个师团的司令部附近找到了这支队伍,该师团的长官感激地说,要不是粟裕,他们可能就危险了。


从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到粟裕的心思有多缜密了。


尽管有战神之称,但还是有一些人不服粟裕。

  

有一位三野的著名将领一直不服他,甚至敢与粟裕较劲,这种情况一直到晚年也未消停。

  

因为粟裕的资历相较于一些老红军来说比较浅,所以很多人对他不服,经常与他吵架,宋时轮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粟裕大将心胸宽广,最终赢得了宋时轮的尊敬。

  

虽然两人经常吵架,但粟裕却经常帮助宋时轮,最终宋时轮也回心转意。

  

1987年的一次会议上,宋时轮还主动为粟裕说话,认为当时对粟裕的某种决策是不公平的,希望能够恢复他的名誉。


宋时轮与粟裕之间的矛盾主要从早期就开始了。

  

红军时期,宋时轮担任过28军和30军的军长,而粟裕是参谋长,二人职务级别差不多。

  

抗战时期,宋时轮是八路军第四支队的领导,与粟裕的级别也相近。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是华中野战军的一把手,宋时轮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粟裕比宋时轮级别高一级。

  

但是宋时轮认为自己带领的是主力部队,所以不太服粟裕的管理。


1947年华东野战军成立,伟人亲自点名让粟裕担任总指挥,而宋时轮只是一个纵队的司令员,他心里就更不平衡了。

  

在战役指挥中,粟裕让宋时轮的第十纵队经常去打一些难啃的战役,伤亡较大但收获较小,宋时轮心里更加不舒服。

  

后来宋时轮的第十纵队被敌军追击,因着急渡黄河,导致几千名民工和一千多名指战员被俘虏。

  

伟人发电报批评宋时轮指挥不当,但宋时轮觉得自己是接到了上级的命令,感到十分委屈。

  

当时组织上本想追究宋时轮的责任,粟裕在了解事件全貌后,回复说现在不是谈责任的时候,宋时轮因此保住了职位。由此可见粟裕将军的大气。

  

也正是因为粟裕宽广心胸,才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敬,粟裕是当之无愧的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