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海外社交媒体上,歼-35战斗机的飞行照片越来越多。外界推测该机很可能空军版的歼-35A已经服役,并在未来以超过千架的服役数量和歼-20形成高低搭配。
中国航空兵将从同时装备隐身机、非隐身机的复合型部队,向着纯隐身航空兵过渡。
【中国的歼-35隐身战斗机】
近期,有关歼-35隐身战斗机的话题在外界掀起了一系列讨论热潮。
一方面是因为印巴空战结束后,巴基斯坦在舆论场上发起了认知战,大肆宣传自己即将装备歼-35出口型战斗机,对印度空军形成跨代优势。
另一方面,路人拍到的歼-35A飞行照片数量,在最近2个月也有显著增长。
此时距离歼-35A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官宣,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歼-35A以较高频率被一般人拍到,说明它正在高强度飞行。这可能意味着歼-35A即将服役,甚至小批量交付部队试用。
歼-35A的列装,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装备2种型号隐身战斗机的国家。理论上那些没能装备歼-20的解放军战斗机部队,未来都有希望换装歼-35战斗机。
【歼-35和歼-20战斗机机腹对比图】
考虑到外界分析认为解放军目前只装备了300架左右的歼-20,非隐身战机规模超过1000架。歼-35战斗机未来还有可能在服役数量上超过歼-20,甚至突破1000架大关。
歼-20战斗机并不便宜,它不光是一架隐身战斗机,本身就有着使用维护成本高于非隐身战斗机的问题。
歼-20还是一架双发重型战斗机,更大的机体尺寸搭配先进的大推力发动机,进一步拉高了歼-20的飞行小时成本。
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歼-20的换装工作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能问题,还会涉及经济问题。能够维持多少架歼-20的日常使用?是解放军空军必须思考的问题。
【歼-20战斗机机群】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智库在预测歼-20战斗机的总产量时,得出来的数字从500架到1000架都有,差了一倍。
以中国军工的产能,造1000架歼-20并非难事,但运营1000架歼-20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军事技术、特别是雷达探测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空军想要适应未来战争,重点发展低可探测能力是大势所趋。因此哪怕有歼-10C和歼-16这样的优秀四代半战机,但是那些等待退役的歼-7、歼-8和苏-27SK,大概率还要等歼-35来接班。
【以中国空军的规模1000架歼-20也不够用】
更何况以解放军的规模,就是造1000架歼-20估计也不够。开源情报显示,解放军现役战斗机总数超过1700架,1000架歼-20也就占不到六成。
这时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解放军就不能缩减一下机队规模吗?歼-20这么强,1架顶2架行得通吗?当然行不通。
一来,美军航空兵的总规模超过2000架,现役的F-22、F-35战斗机总数也接近800架。另外亚太地区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也买了F-35,印度也在试图获取五代机,解放军只靠1000架隐身战斗机,很难应付外部压力。
二来,中国拥有世界第三的领土面积,还有4万公里的海陆边境线。1000架歼-20平摊到各个战略方向上,根本不够用。
【中国空军的苏-27SK战斗机】
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采购的苏-27SK战斗机,服役30多年,历经2次延寿,仍未全部退役。苏-27SK的性能早就过时了,承担不起战备任务,已经退居二线用于训练。
即便如此,这些宝贵的重型机依然不能轻易退役,中国的体量决定了我们需要至少1700架战斗机维护领空安全。
所以不管是苏-27SK,还是更老的歼-7、歼-8,都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必须维持编制,等待换装。
大编制+大量老战机,最终为歼-35A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空间”。它的采购与使用成本相对歼-20又更低,这一切都决定了歼-35A将是未来解放军空军数量最多的五代机。
【部分解放军单位还在装备歼-7战斗机】
在爆产能的问题上,歼-35对比歼-20也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它还可以外贸,面对的市场需求不止国内,而这也会成为沈飞持续扩大歼-35产能的动力。产能上来了,成本摊薄了,解放军换装歼-35的意愿也会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同时量产歼-35、歼-20两种隐身战斗机,解放军还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扩大航空兵部队规模。
【亮相珠海航展的歼-35战斗机】
毕竟解放军还没有真正走出亚洲、走向世界,1700架的规模只是刚好满足我们的国防需求。
大洋对岸的美国人都能有2000架以上的机队,凭什么我们不能有相当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机队?
届时,歼-35战斗机不是没有可能冲击2000架大关,歼-20也有望服役1000架。
至于为什么说是可能?因为我们不只有歼-35、歼-20,还有领先一代的两款六代机。
造太多五代机的话,六代机可就没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