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末,黎笋集团对老山战区发动的“M-1”反扑计划,是越南最后一次试探中国军事实力,也是越军在北方边境地区最后的垂死挣扎。初来乍到的解放军67军狠狠痛击了来犯之敌后,黎笋开始调整对外战略。
11月,时任越南总理范文同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到:我们正在努力恢复越中两国关系,但是中国方面一直不予理睬。
中越边境战争已经持续了7年时间,包括越南人在内,全世界人都知道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在于越南。如今,范文同所说的“恢复两国关系”,实际上就是认输的委婉说法。
对于越南这次主动示弱的问题,中国的态度是静观其变,这使黎笋集团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都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最后一场试探
1984年老山松毛岭大战结束后,越军发现中国军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重火力方面已经具备了精确打击和精确反击能力。不仅拥有先进的反炮兵雷达,还有小型线控导弹,而且中国空军和地面部队之间的协同能力进一步加强,空军成为了炮兵的眼睛。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炮火侦察兵不采取传统的渗透侦察手段也能准确探测到越军的重要目标。
越军若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战法,只有挨打的份,为了试探中国军队到底有多强大,越南国防部于1985年初开始制定新的作战计划。
该计划代号为“M-1”,由于此时越南黎笋集团已经出现内讧,“M-1”作战计划在敲定后不久随即泄露,从而被中国云南前线指挥部掌握。
越南国防部摒弃越军过去那种步炮协同的集群作战方式,采取土工掘进战术,试图以此避开中国军队重火力的大规模杀伤。为此,越军在老山战区当面投入了1个大口径火炮旅、1个高射炮旅、1个特工团另1个营、越南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1个侦察连和第二军区直属的1个侦察连。
除此之外,越军还从驻扎在北方6个边境省的正规军中挑选了11个战斗力较强的步兵团,使老山战区一带保持有20000余人的兵力。这些越军被重新整编为313师和356师两个步兵师;其中,313师驻扎在老山正面,356师驻扎在八里河东山正面。
在战略安排上此时的越军也有了很大变化,2个越军步兵师进驻老山战区后,主力部队很少露面,倒是广西边境地区频繁遭遇小股越军特工袭扰或者冷枪冷炮袭扰。这种声东击西的招数已经不管用,解放军心中有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驻防老山战区的解放军第1军的将士们发现,阵地当面的越军主力一直在实施土工作业,越军的一些坑道已经推进至距离我方坑道只有30到50米的地方。前沿阵地的解放军战士们还经常用手榴弹打击阵前的越军。
越军在越南一侧的大小青山北坡构筑了大量的坑道炮位,据初步统计越军新构筑的坑道长度约为15公里,纵深为5公里左右。
为了狠狠痛击这股越军,云南前线指挥部不仅加强了前线的侦察力量,而且加大了火焰喷射器、轻机枪、自动步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这些反坑道作战神器的储备量;工兵部队昼夜使用74式火箭布雷车布设障碍,一旦发现越军大部队向我前沿阵地靠拢,就直接向敌阵发射布雷火箭弹。
在战术安排上,解放军也做了相应调整,一是将炮火侦察兵、工兵编入前沿阵地步兵班、排内,一个步兵班或排后方都有小口径曲射炮火力支援,若班排级阵地当面的越军坑道口过于隐秘、重火力难以摧毁,就主动出击,予以摧毁,并在附近埋设混合雷场。
二是趁越军还没腾出手发起大规模进攻之际,各班、排阵地迅速扫清阵地前方100米的障碍物。对于一些战略价值较低的阵地,适当收缩兵力,避免无谓牺牲。
三是提升阵地的防御能力,具体就是前沿阵地第一道堑壕和第二道堑壕之间只保留必要的通道,其余地方埋设地雷或者设置障碍,避免越军攻入第一道堑壕后威胁到第二道防线的安全。堑壕配套的隐蔽坑洞内部加强火力,若部队退守隐蔽坑洞,也能保证敌军无法攻入。
解放军第1军做了充分的防御准备后就到了换防时间,第67军于5月中旬奉命进入战前换防。5月下旬换防工作全面结束。
5月31日凌晨5点40分左右,越军趁解放军67军初来乍到之际突然出动一个加强团约2000人的步兵对老山那拉方向发起进攻,一时间,老山、八里河东山枪炮声大作。
得益于云南前线指挥部提前做好战斗部署,67军前沿阵地都打得非常好,尽管越军距离我前沿阵地非常近,但寸步难行。战至6月2日早上7点,越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占了211高地上的1号和2号哨位。
经过3天激战,越军被击毙700余人,被毁火炮27门。解放军伤亡72人,其中牺牲19人。越军的土工掘进战术虽然有效避开了解放军重火力的大规模杀伤,但还是无法突破解放军的坑道防线,因此,黎笋集团只能面对现实。
我们想“认输”,但中国不理睬
5·31大战结束后,越南激进派代表黎笋、黎德寿开始深居简出,很少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温和派代表长征、阮雄也不再受重用,唯独保守派代表范文同开始活跃起来。
此时,黎笋集团渴望改善越南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地位,早已同意美、法、日等敌对国家的官媒在河内开设通讯分社。11月,范文同就中越边境局势问题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努力寻求机会恢复越中两国的关系,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表现出任何善意。
其实,这只是越南方面给自己找台阶下而找出的借口罢了,破坏中越友好关系的责任在于黎笋集团,不接受中方合理建议、不接受国际调停的也是黎笋集团。而且,越南每次在军事方面受挫之后,黎笋集团都口是心非,嘴上说要在中越边境地区停火,暗地里指使越军打得更狠。
对此中国方面不做表态,只要前线的越军向中国境内发射一枚炮弹,我方前线将士就十倍反击。越军不主动挑衅,解放军也按兵不动。对待越南平民时,中国表现出十分包容的态度。
在此之前,黎笋本人曾让印度做中间人,希望越南可以体面地向中国服软,但越南始终不肯放弃称霸东南亚地区的计划,因而不被中国接受(前文有详细讲述)。黎笋碰壁后,又让温和派代表长征直接通过越南驻华使馆传话,希望越南可以体面地投降,但其骨子里还是不肯放弃对柬埔寨和老挝的全面占领,也吃了闭门羹。
这次范文同出马,无非就是想让美国做中间人罢了。黎笋这帮人向中国投降的目的,只不过是希望以后越南不被中国打,并取得中国对越南吞并柬埔寨和老挝这一入侵行为的支持。
但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正义的维护者,于公于私都不可能认可越南入侵他国的做法,在黎笋集团投降动机不纯的情况下,也只能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黎笋集团内讧
范文同这个中国通吃了闭门羹后不久,越南方面传出消息称:阮文灵或将成为黎笋的接班人。
阮文灵是北越开国元老之一,在北越领袖胡志明逝世后因为看不惯黎笋集团的逆行倒施而被挤出北越核心领导层,长期在越南南方一带主持工作。1985年6月,黎笋以阮文灵在越南南方搞经济建设有功的名义,又将其调回河内出任越南政治局委员等职务。
阮文灵复出,就意味着黎笋手下四大金刚黎德寿、范文同、长征、阮雄都不再受重用,势必激起这四人心中的不满。
不久,黎德寿率先对黎笋和长征发难。在越南1985年国庆日时,黎笋、范文同、长征、范雄四人都出面了,黎德寿却一声不吭地在外面游玩,既没有请假也没有跟黎笋等人打招呼。明摆着就是不把黎笋放在眼里,但黎笋对此也无可奈何。
为了稳住局面,避免日后被人清算,黎笋加紧对越南军队的控制,不得不暂停对中国的大规模武装挑衅。此后,中越边境的武装冲突明显有所缓和。作为回应,中国计划于1986年初实施的“蓝剑B行动”也延期。“蓝剑B行动”不仅是中国推行军事现代化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敲打黎笋集团的重要内容,行动被搁置,也算是给足了黎笋集团面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心力交瘁的黎笋于1986年7月10日病死,给越南人留下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向中国投降的计划就不了了之。黎笋生前正在努力实施的越南战略改革计划也胎死腹中。原本要辞去一切职务的黎德寿、范文同、长征、阮雄等人暂时留任,其中长征出任黎笋的接班人。
黎德寿、范文同、长征、阮雄这四人在进行一番勾心斗角后,谁都没能胜出,最后只能面对现实,重新按照黎笋生前定下的规矩,全部退出越南的历史舞台,由阮文灵主持大局。
阮文灵上任后,开始着手处理越南对外用兵的问题,中越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