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死鹰岭的战斗,又一次彰显中国军魂?

“你们赶快带着重机枪撤下去,武器不能落到敌人手里”!

负伤的杨根思,一人坚守着阵地,这是他对阵地仅剩的两位负伤的战友,说的最后一句话。

东线,宋时轮第9兵团第20军和第27军,部队兵员虽有10万之众,但重型火炮未能跟进。

只有少量轻便火炮伴随步兵行动,无法对美军阵地形成实质性威胁。

宋时轮的战士们,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枪、刺刀和手榴弹

与此同时,饥饿和寒冷也成了第9兵团的大敌。

部队少则2天,多则9天吃不上一顿热饭。

物资只能保障正常需求的1/4,大部分部队没有适合远东寒区作战的冬装,又无寒区作战经验。

冻伤减员异常严重,这种非战斗减员,甚至大大超出了战斗减员。

1950年11月,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接受了攻占死鹰岭的任务。

他们连日跋涉冰山雪海,插入敌后。

11月28日拂晓,志愿军20军59师以一个营的兵力攻占死鹰岭,切断了美军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阻止美军南撤北援。

美军为打通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保住死鹰岭这个战略要地,接应被围于死鹰岭的美军。

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美军4次猛攻第59师阵地,均遭到沉重打击。

死鹰岭上的志愿军勇士,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连续奋战几个昼夜。

冰雪冻裂了手脚,汽油弹烧着了衣服,炮弹炸伤了肢体,但勇士们依然奋不顾身坚持战斗。

坚守主峰的志愿军第177团,以坚强的毅力顽强阻击,打退敌军8次冲锋。

连续的作战,志愿军弹药耗尽,大量人员战斗伤亡,阵地失守。

11月29日拂晓,美陆战第1师,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下碣隅里发起又一次猛烈冲击。

坚守东南小高岭的,是第20军第58师172团第3连第3排。

带队指挥员,是第20军著名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28岁的杨根思,是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数十次战斗,多次荣立战功,是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

1950年9月,杨根思出席过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50年11月29日上午10点,在美陆战第1师发起8次冲击后,杨根思身边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

负伤了的杨根思,平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眼前,对两名伤员说:

“你们赶快带着重机枪撤下去,武器不能落到敌人手里”。

在敌军蜂拥而上,爬近山顶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1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

随之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他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阵地,阻挡住了敌人又一次进攻,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

11月30日下午1点,美步兵第31团团长阿伦.麦克劳恩上校,见美军伤亡惨重,待援无望,便在4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以公路向南突围。

志愿军第80师和81师在伤亡惨重,有些团只剩几十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

美步兵第31团团长,阿伦.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第31团团旗也被缴获。

这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歼的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

死鹰岭惨烈的战斗,又一次彰显出中国军人舍身忘死,战至一人也要坚守阵地的无畏勇气,英雄气概铸就着中国军魂的内涵。

抗美援朝【第十七期】

舍身忘死的杨根思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