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第一架干线“大飞机”C919,众多飞机制造商都认为这是未来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而美国针对这样的竞争对手总是会封锁相关技术。特朗普一开始确实是这么干的,但没过多久,通用电气公司就重新恢复对C919供应Leap发动机了。那么,为何在其他技术上保持封锁的美国,这次在发动机上却让了步呢?事情背后有何猫腻呢?
据新京报报道,在阻止对C919 Leap发动机的出口时,美国官员使用的借口是为了防止中国对发动机进行逆向工程仿造并导致美国航空企业受损。当然,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只是“无稽之谈”,毕竟C919本身已经是能从外壳到发动机完全自制的飞机,进口美国发动机只是因为其在绝对性能上相比不成熟的国产依然有长处,出于技术过渡的需求购买而已。但令很多人没想到到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美国就开始“打自己脸”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自然是因为疫情,在疫情全球爆发的关键节点,全球各国的封锁导致航空业的商业前景一路下滑,而生产发动机的通用电气随着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直线下跌也被直接“打回原形”。之后为了恢复气力,通用又紧跟美国政策而盯上了能源产业,结果再次撞上了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战进一步被打压。今年疫情,全球航空业受到重挫,波音之类特大公司或许还能顶一顶,但通用电气的发动机恐怕就没了太多需求,只能依靠市场依旧存在的中国。
这其实就是凸显了特朗普治理手段中常用的“极限施压”手段的本质,看起来这种施压已经是不留余地甚至是要“开战”一般的封锁,但从实际情况看,特朗普至今为止的施压策略其实就是逼这些国家选边站,而且所有的措施都不可能时真正能影响到美国根本产业的。但这个通用的发动机显然就是美国政府的战略失误,错估了中国对于发动机的需求度,并且通用自身也承受不起市场的损失,只好匆忙回转。
其次,放开C919发动机其实也是一种“软膜硬泡”式的进攻方式,美国在冷战时期就经常利用它,当中国再次采用Leap发动机的时候,一部分吹捧美国技术和对中国技术表示“信任”的人就会站出来互相对台甚至煽动起舆论。同时,当Leap发动机本身质量过硬的时候美国就可以通过各种“诚意”让国产厂商“麻痹大意”并放弃用高成本研制自身发动机,随后便能够在这一领域“卡脖子”。这便是极有可能藏在其中的“猫腻”。
不过很可惜的是,想要做到以上几点首先需要国内的民众能够在舆论分歧上“五五开”,但美国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显然让这种舆论一边倒走向了对美国的反击甚至是批判。同时,Leap发动机只是在经营战略上有需求的一个方案而已,中国已经可以自研的东西并不存在所谓的被封锁,而在C929等项目摆在眼前,各种资金和政策扶持陆续到来时,超越美国发动机的想法显然会盖住“造不如买”的想法。
换句话说,通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于国际市场相当依赖,并且本身的技术也没有做到完全不可取代,这导致其在本身经济状况不妙的情况下更加难以短暂脱离市场。而美国经济在疫情下本身其实已经变得相当衰弱,难以用资金支撑通用电气,因此只好在发动机上让步。换句话说,美国能封锁的技术就目前来讲其实都不是什么硬“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