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印度媒体“新闻18频道”和美国CNN印度版相继报道称,中国将以五折优惠并提供贷款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口30架歼-35A战斗机,首批战机将于2025年8月交付,巴方飞行员已在中国接受培训。显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关注,毕竟,这是中国隐身战机的出口。然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该报道漏洞百出,纯属捏造。那么,印美媒体为何要编造这样的假新闻?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其荒谬性?
首先、印媒炒作“歼-35出口”的三大动机。
第一. 印度要转移国内矛盾,掩盖印军空战失利。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击败,但印度官方拒绝承认失败,转而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掩盖自身军事劣势。此次炒作“歼-35出口”,正是为了制造“巴基斯坦依赖中国”的舆论,淡化印度空军的尴尬处境。
第二. 制造“中巴军事扩张”假象,争取西方支持。印度长期将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而美国近年也在拉拢印度对抗中国。通过夸大中国对巴军事援助,印度可借机向美国施压,要求获得更先进的F-35或苏-57战机。同时,美国媒体配合炒作,意在渲染“中国军事威胁”,为对华技术封锁提供借口。
第三. 印度意图扰乱国际军贸市场,削弱中国武器信誉。
歼-35作为中国第二款五代机,尚未正式列装解放军,更未进入外贸阶段。印媒此时放出“半价出口”的假消息,意在制造“中国战机技术不成熟”“低价倾销”的负面印象,影响潜在买家信心。只要给国际上制造这种假象,只要国际上的客户不相信中国产品,中国的第五代战机出口就会受阻,那么,印度自然就能够影响中国武器出口。
其二、三大铁证戳破“歼-35出口”谎言。
首先. 歼-35尚未列装解放军,何谈出口?
目前,歼-35仍处于小批量试生产阶段,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尚未正式接收,更不可能优先出口。以歼-20为例,从首飞到全面列装耗时11年,而歼-35去年才在珠海航展亮相,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定型、量产和出口流程。
其次. 巴基斯坦经济无力承担,官方从未确认。
巴基斯坦近年经济困难,采购36架歼-10CE已耗费101亿人民币贷款,而歼-35作为五代机,单价远超歼-10CE,巴方根本无力负担60架(此前传闻)或30架(印媒最新版本)的订单。此外,巴官方从未证实采购计划,所有消息均来自“匿名消息人士”或社交媒体传言。
第三. 中国军工出口原则:内需优先,技术保密。
中国高端武器出口向来谨慎,如歼-20至今未对外销售。歼-35作为海军舰载机和新一代空优战机,解放军需求尚未满足,不可能提前出口。说白了,解放军最起码也要先满足自己的海空军需求,拥有额外产能之后才会用于对外出口。此外,五代机涉及核心隐身技术,中国不会轻易向外国(即使是盟友)提供。
最后、印媒“军事假新闻”的惯用手法。
此次“歼-35出口”谣言并非孤例,印度媒体长期编造涉华军事假新闻,例如:诋毁歼-36“三发设计落后”:实际中国六代机采用创新布局,印媒却恶意曲解为“发动机技术差”。炒作“巴基斯坦采购60架歼-35”:早在2024年就有类似谣言,后被证实无官方依据。渲染“中国援巴250亿美元基建”:同样无可靠信源,纯属夸大中巴合作威胁。
这些报道的共同特点是:援引“匿名消息”,缺乏官方证实,夸大中国“军事扩张”,最终服务于印度国内和外交议程。
因此:假新闻背后的战略博弈。印美合谋炒作“歼-35出口”,本质是信息战+心理战的组合拳:他们对内的作用是:安抚印度民众,掩盖军事失败;他们对外的作用是:抹黑中国军贸信誉,争取西方支持。
然而,谎言终归是谎言。从技术、经济、政治三方面分析,“歼-35半价出口巴基斯坦”纯属虚构。未来,类似谣言可能还会出现,但只要我们理性分析信源、对比事实,便能识破其背后的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