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的聚光灯下,持续两天的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终于落下帷幕,结果出乎众人预料,双方均传出积极信号,宣称取得“重大进展” 。这场备受瞩目的谈判,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牵动着世界贸易格局的神经。
重大进展:共识初现
此前,特朗普便已透露谈判有“巨大进展”,而据新华社12日消息,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也在当地时间周日傍晚发声,明确中美关税谈判取得 “重大进展” 。双方更是决定建立贸易协商机制,并将于周一发表联合声明。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向媒体表示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过细节暂未透露,称将于次日公布,还表示特朗普已对会谈成果充分了解。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指出,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将助力削减美国高达一万两千亿美元的全球商品贸易逆差,同时称赞中方谈判人员强硬,还表示双方能迅速达成协议,意味着分歧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中方代表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就经贸问题深入交流,氛围坦诚、深入且具建设性,不仅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达成重要共识。何立峰副总理更是强调,此次谈判迈出了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重要一步,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过程回顾:曲折中前行
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六就在社交网络表示中美双方就“全面重启”进行了友好且富有建设性的谈判,还称取得巨大进展,却未给出细节,让人捉摸不透他口中的“全面重启”究竟是要把税率“推倒重来”,还是仅仅是一种说辞。
美方在关税问题上态度摇摆不定,特朗普表示把对华关税下调至80%“看来合适” ,部分美国媒体又报道美方可能同意下调至60%以下,但白宫随后又强调特朗普基本立场不变。双方在关税问题上的“拉锯战”十分艰巨。
而此前白宫经济顾问哈赛特称中方“非常非常急切”希望重塑贸易关系,这种说法与中方立场似有偏差。中方一直秉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问题的态度,但绝非如美方所描述那般急切。官媒《人民日报》也曾发表评论,暗示中美关税谈判难以一蹴而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谈判地点:瑞士的中立角色
此次谈判选址在瑞士日内瓦郊区哥洛尼的瑞士常驻联合国大使官邸。路透社描述,两天里黑色奔驰轿车在安保森严的别墅间穿梭,阳光明媚却气氛紧张。
瑞士作为中立国,在其政界人士分别访问中美后,经双方协商选定此地,为谈判提供了相对中立的环境。
不同于其他国家与美国谈判往往需前往华盛顿,中美将谈判地点定在第三国,这一安排充分彰显了中美关系的平等属性,也有力印证了中方始终坚持的谈判原则——即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推进对话与合作,拒绝任何不平等、胁迫性的谈判模式 。
前路仍漫漫:不确定性犹存
尽管双方都肯定了此次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但中美恢复正常贸易关系仍面临不确定性。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内森·希茨指出,当前高关税状态对双方都不利,此次谈判也反映了这一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加里·赫夫鲍尔直言,磋商虽对贸易和金融市场是积极信号,但中美贸易要重回正轨困难重重,他举例,145%的关税极具阻断性,即便降至70%或80% ,中美贸易规模也可能大幅缩水。
此次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取得的进展无疑是积极的,为双边贸易关系带来新曙光。然而,前方道路依然布满荆棘,关税调整幅度、协议执行落实以及美国政策的连贯性等问题,都有待双方进一步协商与解决。全球都在拭目以待,看中美这两大经济体将如何续写贸易篇章,是携手走向共赢,还是在曲折中继续博弈,答案尚未完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