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后,印巴之间的紧张气氛被推到了顶点。
从当地时间5月7日开始,巴基斯坦多地遭到印度导弹打击,双方大打出手、交火升级。
虽然双方在交锋过程中都有所保留,但外界仍对局势进一步升级的风险表示担忧。
“辛多尔行动”48小时
7日凌晨,印军发动代号“辛多尔行动”的军事打击,对巴方9处目标进行导弹打击,并称打击重点是“恐怖主义基础设施”。巴军即刻展开防御,进行反击。
8日,交火继续。印巴互相发动无人机袭击,印度称印控克什米尔查谟地区也遭到炮火袭击。
据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达尔介绍,巴基斯坦在36小时内与大约80架印度战机交战,并击落其中5架。
面对持续紧张的局势,巴基斯坦立马暂停航班、实施港口禁航、学校停课。印度各地也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安全演习、民航严检、暂停赛事等。
截至5月8日下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行动仍在持续”,但未提及具体结束时间。巴基斯坦也表示,印度无人机仍在持续侵入巴领空。巴军还在9日凌晨摧毁了印军一处重要指挥所。
根据双方表态,印军一系列袭击已造成巴方至少31人死亡、57人受伤;巴军前几日向印方多个哨所开火射击造成印方3名平民丧生、7人受伤。
有消息人士透露,这是印巴双方“近代航空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空战之一”。
冲突升级后的安全接触
印巴本轮冲突的导火索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4月22日发生的一起枪击事件——3名武装人员朝游客开枪射击,导致26人死亡。
事后,印度一口咬定巴基斯坦与袭击有关联,而巴方予以否认。
随后,印度对巴基斯坦采取了“断水”“停签”“驱逐”等一系列强硬措施;巴方则以牙还牙,宣布多项反制措施、暂停贸易、驱逐人员、关闭口岸和领空。在本轮冲突升级之前,双方已在克什米尔地区多次交火。
不过,印度8日又恢复对巴供水,重启了杰纳布河上游的两处水电站。外界曾表示,如果“断水”持续,将直接威胁巴下游的农业与民生。
巴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达尔以及巴驻美大使谢赫都在8日透露,巴印两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在紧张局势升级后进行过接触。另外,两军作战指挥官热线也保持畅通。
值得注意的是,印巴近期不约而同地作出关键人事调整——两国均启用资深情报官员出任国安要职。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双方意在建立非常规渠道来沟通与“过招”。
此外,国际社会正积极斡旋。据悉,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本周先后访问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不要让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中国、俄罗斯、法国、联合国也在事态升级后敦促印巴双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
克制下的危险博弈
印度打着“有分寸”的旗号实施军事行动,巴基斯坦则表现出战术克制,不过双方高层仍然言辞激烈。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8日称,如果巴基斯坦采取行动,印度不会退缩。
同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表示,冲突正进入死胡同,“若印度继续升级局势,可能爆发核战争”。
尽管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均表态“不希望局势恶化”,但对抗逻辑仍在延续。
印度学者哈皮蒙·雅各布认为,印度已经通过有限打击进行泄愤并挽回了颜面,冲突“可能以几次导弹交火的迭代方式收场”。不过,双方对“战果”的不同解读可能引发误判导致局势失控。
还有分析指出,“巴方如何报复”同样会影响局势走向,但巴方整体实力较弱,继续保持克制的可能性较高。
从数字上看,印度空军实力强于巴基斯坦。前者拥有约2300架飞机和13.5万名现役军人,规模居全球第四,后者拥有1434架军用飞机和大约7万名现役军人。
但外界指出,纸面数据优势并不等于实战优势。首先,印度空军存在明显缺陷,比如飞机不具备隐形能力、没有战略轰炸机。其次,虽然巴空军规模相对较小,但本土防御能力完备,而且该国核威慑与印度构成战略平衡。
巴基斯坦还有一种声音表示,印度正在利用巴基斯坦的“克制”,不断激起当地民愤,如果任其持续发酵,局势仍可能进一步升级。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