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俄军在某些领域已逐步丧失优势,特别是无人机领域,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大力援助和技术支持,使得乌克兰如今在无人机领域开始占优。而俄罗斯却恰恰相反,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无人机芯片、飞控系统的长期制裁,导致俄罗斯的无人机产量和技术水平逐渐被乌克兰拉开差距,这就导致俄军在前线的低空战场优势逐步丧失。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称,知名战地记者斯拉德科夫就这样指出,敌人已占据我们暂时难以应对的优势,且指的就是无人机。
同时,斯拉德科夫还坦诚指出,当今战场,无人机已成为消耗品。要赢得胜利,需要的不是少量,而是海量。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持续作战四年、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俄罗斯,如今竟缺乏足够的FPV无人机投入战场。而乌克兰每天都在用成群的廉价无人机袭击前线,导致俄军推进严重受阻。"俄罗斯特种部队大天使"在社交媒体频道也强调:"乌克兰在无人机制造领域已显著超越我们。每天都有FPV无人机通过非政府组织或直接由军方交付前线。导致俄军损失惨重,推进缓慢。"
例如在别尔哥罗德州,乌军每天发动数百次无人机袭击。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乌方无人机日袭量更是达上千架次。而俄军却面临严重的无人机短缺,FPV无人机极度匮乏,仅有少量精锐部队能配备。即便多方争取,获得的数量和种类仍极其有限。除此之外,俄战地记者斯拉德科夫还提到,乌军的无人机产量还在提升,乌克兰现有150余家FPV无人机生产商,并计划年产500万架无人机。其大型制造商日产量就可以达4000架FPV无人机,相当于每分钟2架。
除此之外,乌克兰的作战部队甚至自己就能够在前线生产和组装无人机。据俄罗斯前线的士兵表示,每解放一个村庄,几乎都能发现隐藏的无人机作坊——3D打印机、电路板、焊枪等设备一应俱全。这意味着,一个作战部队就能自己提供无人机的供需,一部分士兵在前线作战,一部分就在后方手搓无人机,随即投入战场。从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双方投入无人机达到数百万架,初期双方在无人机的使用上还不算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人机被海量投入到战场,日均有数千架被投入到战场执行侦察、轰炸、自杀式袭击任务,已经成为战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乌克兰为何能够在无人机领域占据优势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的大力援助,与其他武器装备相比,无人机的成本较低,且威慑效果大。一架简易的自杀式FPV无人机成本可能仅需要上百美元,且可以携带公斤级的炸药,就是这样一架无人机就能够摧毁指挥部、碉堡、坦克和步战车等目标。而一辆坦克的成本高达几百万美元,交换比差距非常大,即使是摧毁一挺重机枪也是非常划算的。
无人机攻击坦克画面
同时,无人机目标小不容易被发现,也缺乏有效拦截手段,且居高临下,飞行速度快,一旦被无人机追踪到就很难逃脱。另外,无人机的培训也非常简单,一个从未使用过无人机的士兵,只要10分钟的培训就能把无人机飞出去,这比培训使用步枪还简单。所以,这种高成效低成本的武器在俄乌战场上被广泛应用,西方为了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消耗俄罗斯的地面部队和重型装备。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芯片、飞控系统和加工设备等,这些散件只要送到前线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很轻易组装成无人机,并很快投入到战场上。
而俄罗斯之所以在无人机生产速度上被乌克兰拉开差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无人机所需的核心芯片无法规模量产,西方国家又对俄罗斯进行长期的制裁,从外界批量进口非常困难,导致无法供应前线的消耗量。加上俄罗斯虽然是工业大国,但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却非常落后,远没有西方国家成熟,自然导致产量无法比拟。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大量无人机在前线还遭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由于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先进的干扰设备,使得这些无人机大量因为干扰而无法作战,而俄罗斯在电子对抗方面又不占优势。
在产量不足、电子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就导致俄军在前线的无人机数量对比乌克兰不占优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军也想到了更好的办法,一方面是增加干扰设备的数量,另一方面就是生产光纤无人机,与无线控制的无人机相比,光纤无人机有100%的抗干扰能力,电磁干扰对其无效,缺点就是成本较高,且容易被敌军追踪到飞手的位置。不过,乌军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4月5日乌克兰无人机就袭击了俄罗斯萨兰斯克唯一的光纤工厂,致其严重损毁并停产,修复预计要数个月的时间,这无疑迟滞了俄罗斯光纤无人机的生产速度。
所以,未来俄罗斯要想在无人机领域夺回优势,就必须加大生产和投资力度,以满足前线的作战需求,以避免陷入被动中。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潜望者2025年4月7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