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当五年兵退伍的我,在市场卖菜偶遇老同学,命运因此改变

2025年03月27日01:03:08 军事 1980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陈,这是我种的小芹菜,才六毛一斤,给你称几斤?刚摘的,不老,炒肉丝可香了。"刚说完这话,我就看到了排队的队伍里那个熟悉的身影。十年没见的老同学,穿着一身体面的西装,站在我的菜摊前,两人都愣住了。那一刻,我的心一沉,手上的秤也悬在了半空中。

那是1981年的春天,我从部队退伍后,在家乡的菜市场摆了个小摊。说起我这五年当兵的经历,还真是五味杂陈。记得1976年入伍那会儿,我刚满18岁,头一次离开家,坐了整整两天的绿皮火车才到兵站。

1981年,当五年兵退伍的我,在市场卖菜偶遇老同学,命运因此改变 - 天天要闻

"刘子明,你怎么在这儿卖菜呢?"王明亮一把抓住我的手,眼里满是惊讶,"当年你去当兵,我们都羡慕死了。"

我赶紧松开他的手,有些尴尬地整理着菜摊上的小白菜,"是啊,服役五年回来了,现在自己种点菜卖。你呢?听说考上大学了?"

"嗯,在市里机关工作,今天回来看看父母。"他打量着我的菜摊,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我笑了笑,"挺好的,有本事。我这个卖菜的,可比不上你。"心里却涌上一阵说不出的滋味。当年我俩是同班同学,成绩差不多,后来我响应号召去当兵了,他继续读书,考上了大学。

"哎,别这么说。你在部队是干什么的啊?"王明亮压低声音问道。

"我啊,在东北一个农场,种了五年地。"我笑着回答,却不知为何感到一丝苦涩。

"农场?那你应该懂农业技术吧?"王明亮眼睛一亮。

我点点头,"种了五年地,还能不懂?我们连队是全农场的模范连,我还当过技术骨干呢。在那儿种过水稻、玉米、小麦,啥都种过。"这话并不是吹牛,在部队那几年,我确实学了不少农业知识。

"刘子明,太好了!"王明亮拍了拍我的肩膀,"市里正在筹建农业技术推广站,需要有实际经验的人。要不要考虑一下?"

我一时语塞,手里的秤又悬在了半空中。卖菜的我,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在部队的那些日子。

记得刚到农场那会儿,真是傻了眼。什么保家卫国,什么枪林弹雨,全是想象中的。实际上,我们就是一群穿军装的农民,天天在地里刨食。住的是土坯房,夏天闷热,冬天冷得要命。我们八个人一个宿舍,睡上下铺,被子里全是潮气,床板硬得跟石头似的。

"老刘,想家不?"记得有天晚上,跟我同铺的小赵翻来覆去睡不着,小声问我。

"想啊,谁不想?"我也睡不着,"家里的炖肉,馒头,还有俺娘做的老豆腐,想死我了。"

1981年,当五年兵退伍的我,在市场卖菜偶遇老同学,命运因此改变 - 天天要闻

"我妈给我寄了双布鞋,还有家里腌的咸菜。"小赵摸了摸枕头底下,"等会儿吃不?"

这就是部队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友之间的情谊却是真的。我们晚上偷偷分享从家里寄来的小零食,聊家乡的变化,聊未来的打算。

农场的活不比地方上的轻松。春天一大早就得起床,先是早操,然后出工种地。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化,全靠人力。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记得第一年春耕,我扛着锄头干了整整一天,手掌全是水泡,疼得晚上直掉眼泪。

"小刘,手怎么了?"班长老张晚点名时发现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药水,"来,涂上,明天就好了。"

"班长,这是啥啊?"我好奇地问。

"我的独门秘方。"老张神秘地笑了笑,"我当新兵那会儿,也是这样,当时我们班长给我的。现在传给你,你也要帮助新战友。"

后来我才知道,那"秘方"其实就是酒精加盐水,但老张那份关心却是真真切切的。在农场,我们既当兵又当农民,还得参加政治学习。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熄灯,中间除了干活吃饭,还要抽时间学习、训练。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田里的草疯长。我们一个班十来号人,每天顶着太阳除草。中午休息时,大家都躲在地头的大树下乘凉,分着喝那两壶凉白开

"老刘,来根烟。"老家在山东的大李递给我一根烟,"听说你家里来信了?"

"嗯,我爹写的,说村里通电了,还装了个大喇叭,能听广播了。"我吸了一口烟,有些得意,"我家还添了个弟弟,现在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了。"

"你小子运气好,当了五年兵,回去肯定能分配工作。"旁边的老王羡慕地说,"我才两年兵,到时候可能就回农村了。"

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当满五年兵退伍,国家肯定会安排工作。可事实证明,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1981年退伍时,国家政策变了,很多人都没能如愿分配到工作。我就是其中之一,只能灰溜溜地回了老家,靠种菜卖菜为生。

在队里当了五年技术骨干,学了不少农业知识,回到地方上却好像一下子变得没用了。大家都忙着做生意,种地被视为没出息的活计。我却因为没有其他技能,只能靠这个维持生活。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王明亮提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也许,这是命运给我的一个转机?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收拾好了菜摊,直奔王明亮家。他看到我,似乎早有预料,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报名表。

"刘子明,我就知道你会来。"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部队里锻炼出来的人,有股子韧劲,不会轻易服输。填好表格,下周去市里面试。"

1981年,当五年兵退伍的我,在市场卖菜偶遇老同学,命运因此改变 - 天天要闻

填表那会儿,手都有点抖。这可能是我翻身的机会啊!表格上要填学历,我只能写"高中毕业";要填专业,我思考了半天,写了"农业生产";要填工作经历,我认认真真写上了"1976-1981年,某农场,生产班长"。

面试那天,我穿着唯一一套还算体面的衣服,提前两小时就到了市农业局。等候室里坐了不少人,有的西装革履,有的拿着厚厚的证书文件夹。我低头看看自己带的简单材料——一张退伍证和几张在农场获得的奖状,突然感到心里没底。

"下一位,刘子明!"

听到叫号,我深吸一口气,走进了面试室。面试官是三个中年人,坐在桌子后面,表情严肃。

"刘同志,我看你的履历,只有高中学历,在部队是在农场服役?"一位戴眼镜的面试官翻看着我的材料,语气有些怀疑。

"是的。"我挺直腰板,像在部队站军姿一样,"我在农场服役五年,负责过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工作,当过生产班长,还获得过技术能手称号。"

"理论知识呢?你学过系统的农业课程吗?"另一位面试官问道。

我老实地摇了摇头,"没有系统学过,但我有五年的实践经验,而且在部队自学了不少农业书籍。那会儿条件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学习。"

面试官们相互看了一眼,表情不太明朗。我知道自己可能没戏了,但决定再争取一下。

"我能说几句吗?"我鼓起勇气问道。

得到允许后,我说:"我知道自己学历不高,理论知识可能比不上大学生。但农业技术推广最终是要落实到田间地头的,要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我在部队带过新战友,知道怎么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而且我自己就是种地出身,知道老百姓种地的难处。"

说完这番话,我感到一阵轻松,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尽力了。

出乎意料的是,一周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了,我成为了第一批技术员之一。

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从菜市场的小贩,变成了穿着制服的技术干部,骑着二八自行车走村入户,教农民新技术、新品种。那些在部队农场学到的知识,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我记得第一次下乡推广杂交水稻技术,面对着几十个农民,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这些农民大多是老把式,种了一辈子地,对新技术半信半疑。

"同志们,这个杂交水稻比咱们种的老品种能多打三成粮食!"我拿出在农场积累的实战经验,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着,"我在农场种过,亲眼看到了效果。"

1981年,当五年兵退伍的我,在市场卖菜偶遇老同学,命运因此改变 - 天天要闻

"小伙子,你这是纸上谈兵吧?"一个老农民质疑道,"种了一辈子地了,还能有这么大差距?"

"大爷,你要是不信,咱们可以试验。我跟你一起种,手把手教你。不行的话,我自己负责。"我拍着胸脯保证。

就这样,我在那个村子里建立了第一个示范田。那一年,示范田的产量果然比周围的地高出了不少。老农民们这才开始相信我。

"刘技术员,你教的那个杂交水稻技术真灵啊!我家今年亩产比去年多了两百多斤呢!"后来,村民老王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说。

"这不算啥,明年咱们还能更好。"我笑着回答,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比在菜市场卖菜要有意义多了。

在推广站工作的日子,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当兵五年没有白费。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品质,在新岗位上得到了充分发挥。我没有高学历,但我有实践经验;我不会讲大道理,但我懂得如何跟农民交流。

有时候回想起在菜市场偶遇王明亮的那一天,我总会感叹命运的奇妙。如果不是那天遇见他,如果不是我在部队的那五年经历,我的人生可能完全不同。

部队教会了我坚韧不拔,教会了我专业技能,更教会了我在困境中寻找机会。那段看似平凡甚至有些失落的军旅生涯,最终成为了我人生转折的基石。

现在,每当我穿着整齐的制服,骑着自行车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我都会想起在农场的那些日子。那里的苦与累,那里的欢笑与泪水,那里的战友情谊,都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刘站长,听说你以前是当兵的?"新来的年轻同事经常好奇地问我。

"对啊,当过兵,在农场种了五年地。那会儿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睡不着觉。但就是在那种环境下,我学会了种地的本事。"我总是笑着回答。

"那您还挺幸运的,正好用上了。"

1981年,当五年兵退伍的我,在市场卖菜偶遇老同学,命运因此改变 - 天天要闻

"是啊,"我看着远处的田野,轻声说,"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五年的军旅生涯,看似是绕了个弯,实际上却让我走上了更好的路。"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在1981年退伍的老兵,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穿军装的农民,到卖菜的小贩,再到农业技术员,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而那段在农场的五年时光,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却成为了支撑我前行的最大力量。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浙江台州海事局启动Ⅲ级海上防台应急响应 - 天天要闻

浙江台州海事局启动Ⅲ级海上防台应急响应

根据浙江省气象台预报,今天下午,第4号台风“丹娜丝”已经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6时其中心位于距离台湾鹅銮鼻西偏南方向约370公里洋面上。由于未来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较大,“丹娜丝”未来移动路径还....
急!手机锁屏1423分钟,八旬老人如何圆梦山东舰 - 天天要闻

急!手机锁屏1423分钟,八旬老人如何圆梦山东舰

7月5日山东舰舰艇开放活动现场85岁的傅建国焦急无措地在参观人群边缘来回踱步山东舰甲板上的引导员见状主动靠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傅建国在舰艇开放打卡点盖章面对舰员的热情询问老人拿着自己被锁屏的手机希望舰员能帮助他和开放区的装备合影留念然而当舰员接过手机却发现老人因为忘记解锁密码多次尝试无果导致手机被动开启...
美军核航母率四方势力闯南海,南部战区火速采取行动逼退之! - 天天要闻

美军核航母率四方势力闯南海,南部战区火速采取行动逼退之!

美国又到南海作妖了!“华盛顿”号核航母闯入南海逼近咱们国家的黄岩岛,更可恨的是,美军还邀请了四个国家人员参观航母并到黄岩岛附近“旅游”,解放军南部战区果断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抵达现场展开大规模行动,“华盛顿”号核航母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离开
从50美元到千亿美元:解码耐克创始人的反常识商业哲学 - 天天要闻

从50美元到千亿美元:解码耐克创始人的反常识商业哲学

在商业世界的残酷丛林中,绝大多数创业者倒在了资本寒冬或市场竞争的血泊里。但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用口袋里仅有的50美元,缔造出市值112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菲尔·奈特的创业史,不是线性增长的童话,而是充满荆棘与逆袭的反常识叙事。这位耐克创始人的8条商业铁律,蕴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以军5日军事行动已致47人死亡 - 天天要闻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以军5日军事行动已致47人死亡

△加沙地带(资料图)当地时间7月5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以军自当天凌晨以来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导致4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带最大的定点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希法医院5日发表声明称,以军无人机当天空袭了加沙地带东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造成至少4人死亡。(总台记者 米春泽)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