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3个年头,战争似乎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也许距离战争结束已经不远了。
但是这场冲突,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俄罗斯的疲软。本以为能够靠闪电战一举拿下乌克兰,却没想到陷入了乌克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几乎被全世界制裁的俄罗斯,目前所能依靠的只有东方的邻居了。可最近,中国面临的局势的也非常复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美国的经济战、西方的文化入侵。而这一切,这也给了俄罗斯将中国绑上自己战车的机会。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表的报道中引用了中国专家的“五级战争”理论,其中指出——若冲突爆发,美国及其盟友的“组合拳”将直击中国方方面面,而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或许还真不是战争!
那到底俄国发表这些评论是什么目的?中国面临的危险除了战争之外还有什么?又应该如何化解这些危机呢?
让我们一一道来:
军事压力
其实,中国的科学家们早就做了全面的战争模拟,俄罗斯媒体也是引用了这种说法。
根据研究者之一的房灿新的说法,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可能会受到假想的国家“联盟”——“蓝盟”的全民攻击。
这个蓝盟到底都有哪些国家?原文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大胆的进行猜测:美国一定是这个首领,那在美国带领下,日本和韩国只怕不会袖手旁观,始终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印度也极有可能出手,而一直对美国马首是瞻的澳大利亚,只怕也会掺和上一脚。
根据专家的说法,台湾问题或者南海问题极有可能就是导火索,而地区冲突的爆发,有可能就会升级为全面战争。而一旦全面爆发海上战争,那就必须调动国家所有可用的资源来争取胜利,民间资源也必须参与其中!
俄罗斯战略学者则在模拟推演中发现,若台海或南海爆发冲突,美国就会采取“双线施压”战术——一方面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在东海展开军事牵制,另一方面鼓动印度在中印边境制造摩擦,甚至策动东南亚国家封锁马六甲海峡。
此时的中国,将有可能会面对来自三个方向六到八个国家的敌人!并同时打响至少四到五个战场,南海海域、台湾海域、东海和日本海海域、中印边境都有可能同时开战!朝韩边境也会随之爆发冲突,中国很有可能还要同时再组织一次抗美援朝!
其实,四面皆是敌人并不可怕,再大的军事危机也不会超过当年的抗日战争!可美国的目标也不是灭亡中国——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的目的就是消耗中国,拖垮中国,阻碍中国的发展。
从“蓝盟”的战略布局来看,这种多线作战的局势,本质上是为了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对比俄乌冲突就能看出来问题所在。美国为首的北约通过代理人战争拖住俄罗斯的军队,同时态度,中国经济制裁加重俄罗斯的经济困难,掏空俄罗斯的外汇,压制俄罗斯的发展,拖垮俄罗斯的经济!
但中国面临的困境更为复杂,虽然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35%,其中能源更是大量依赖进口,而且其中70%需经过印度洋航道。而半导体、精密仪器等关键领域对西方技术仍有深度依赖。
在科学家们进行的沙盘推演中,中国这些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蓝盟”在战争之处就切断了中国原油进口通道,60天的时间就导致国内战略石油储备跌破安全线。长三角、珠三角的工业区因燃料短缺陷入半瘫痪。
更严峻的是,中国每年进口的1.6亿吨粮食中,85%的大豆依赖巴西、美国供应。而“蓝盟”的制裁中必然会包含国际禁运,因此食用油与畜牧业饲料的价格会迅速暴涨!这种生活必须品的涨价,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制裁的恐怖
我们反过来再看看俄罗斯,俄罗斯目前在接受着全世界上万项的制裁,从基本的国计民生设备,到生产生活领域的内容,几乎西方所有的公司企业都跟俄罗斯说拜拜了。
但中国的情况跟俄罗斯又不太一样。在中国的芯片加工生产领域,2024年是有过一个“黑色星期四”的。美国突然禁止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制程设备,导致深圳某企业的三条生产线被迫停工。
但是,其实这场“芯片战争”不过是冰山一角。俄媒披露,五角大楼的“熔炉计划”正系统性地对中国实施技术断供。
从人工智能算法到卫星导航系统,从工业软件到精密机床,目前已经有超过1200项关键技术被列入封锁清单。
这种制裁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需要一颗子弹,就能让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陷入停滞。正如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伊万诺夫所言:“21世纪的霸权,不再是占领领土,而是控制让现代文明运转的‘技术氧气’。”
除了技术封锁之外,资源的封锁影响也同样很大!中国在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了,仅次于美、俄、沙特和加拿大,即便是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产油量也在中国之下。但中国即便有如此大的石油产量,但我们的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却依然非常高!已经达到了77.63%!石油进口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还是“贫油国”,即便产量达到世界第五,石油还是不够用。
之所以造成中国如此缺油的原因,主要还是来源于我国庞大的工业规模。早在2022年,中国的生产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美日德之和,再加上不过目前还是全世界机动车数量第一的国家,一年下来光汽车所吃的油就是天文数字!
如果我们站在青岛港的码头上,就会看到每天有超过200万吨原油从这里输入中国腹地。但是,这条能源动脉的脆弱性其实已经在2023年就暴露无遗。当美军“林肯”号航母战斗群穿越南海时,中石化就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要求相关的企业削减30%产能。因为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石油储备仅够维持80天,而日本的储备则是240天!
除了石油,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粮食风险。
虽然我国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中国虽然领土面积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积仅占13%,也就是19.18亿亩。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4.1%,粮食对外依存度为19.4%。
看起来中国对于粮食进口的依赖度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占世界的59%!中国大豆的进口依赖达到了80%。
之前东北的地方卫视节目就有过报道,在黑龙江的某大豆种植基地,农民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市场的挤压无奈的感叹:“亩产差200斤,价格还更便宜,怎么竞争?”
这种困境背后是严酷的现实: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锁,这些维系民生的战略物资将无法抵达港口。
俄媒模拟显示,若国际粮食贸易中断3个月,中国粮价可能飙升50%。中国的战略储备粮是够用的,但是国际粮食贸易中断后,会触发连锁反应,导致饲料价格上涨,从而提升猪肉价格。而食品的通胀必然会传导至工业领域,最终引发系统性经济危机。
破局之路
但是俄罗斯对于中国战争中的担忧,我国并不是没有料到。
在芯片的自助研发领域,中国的反击已经来了。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发布,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此外,中国科学院发布了“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傲来”RISC-V原生操作系统的最新成果,使中国处于开源芯片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
当美国施压荷兰禁售光刻机时,中国同步启动了“半导体复兴计划”。中芯国际注资2200亿元,在西安、武汉建设全自主芯片产业园,同时以稀土出口管制反制美日企业。这种“以战止战”的策略,迫使阿斯麦公司游说欧盟放宽部分设备出口限制。
而在能源领域,中国虽然依然依赖石油进口,但是却把进口的方向转向了北方——中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投产,使中国首次获得不经过第三国的直达能源通道。
同时,中国已经在全力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氢能源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另外,不管欧美国家的战略如何,市场环境怎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就是在稳步推进,对于石油的依赖已经在减弱。
另外,其他领域的资源进口,中国也都在进行。比如铁矿石,中国在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发,成功的打破了澳大利亚对铁矿石的垄断定价权!
况且,如果西方国家像制裁俄罗斯一样对中国下手,那对他们来说也是狠狠捅了自己一刀。
目前西方国家在中国的1.9万亿直接投资,将直接被收回国有。而中国则可以效仿俄罗斯,以受到制裁,无法还债为由,拒绝偿还美国和其他国家的2.7万亿美元的国债!这将是半个地球的巨大损失。
同时,中国产品目前占据美国进口的16.8%,占据欧洲进口的22.4%。一旦对中国进行制裁,西方就将面临供应短缺基本生活物资和关键领域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甚至如网友所说,对华制裁的第1项冲击,就是欧美国家将在至少两个月之内没有卫生纸可用!那些不老实的欧美居民,就会因为不能擦屁股而走上街头抗议!由此就可能出现某位被“擦屁股纸”掀下台的首相和总统。
总之,中国一直在尽全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但是我们并不害怕战争。以中国人民的韧性和民族凝聚力,我们将不惧怕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