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络上被铺天盖地悼念大S的消息刷起。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先生在这个春天与世长辞。
根据媒体报道,2025年2月6日,黄旭华老先生在武汉医治无效逝世。
就像大V卢克文说的,与黄旭华相比,很多人更知道大S,但20年之后,大多数人都不会再提起大S,黄旭华老先生会永远被记录在历世教科书中,被记录在国人的心中。
没有黄旭华,就没有今天的国防。
出生于1926年的黄旭华,幼年时就聪慧过人,对工程和机械展露出了很高的天赋,于194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决心投身中国的造船事业。
自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发计划开始,黄旭华就以总体设计组组长的身份参与进了这个当时的秘密项目。
在中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在国际上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困难下,黄旭华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于1970年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交付使用。
这不仅打破了中国核潜艇0的突破,也从那时开始,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黄旭华,他一生无愧于家庭,母亲成为他最深的遗憾。
在那个年代,核潜艇研发是最核心的机密,被选入工作之后,黄旭华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他与家人、与母亲告别。
从开始研发到最后回家,黄旭华隐姓埋名了30年,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谁,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在哪,就相当于“与世隔绝”了。
这30年里,黄旭华的母亲没日没夜不在思念自己的儿子,她寄出去的一份份信都被以“地址不详”的原因退回。
那时候的母亲,不知道黄旭华的工作内容,她一度以为儿子已经去世了。
直到1987年,黄旭华音讯全无了30年之后第一次回家,那时的母亲已经垂垂老矣。
老人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你为什么不回家”?
这一句话让黄旭华泪流满面,他无愧于国家,却太对不起母亲。
作为外人,我们也许无法体会这种感情,但是思念儿子的母亲和想念母亲的儿子,他们终于在30年后见面,这是让人痛哭流涕的场景。
面对儿子的解释,黄旭华的母亲释怀了:
“能为国家做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很自豪。”
自此一别,黄旭华等来的是母亲在1988年离世的消息。
而他的身份和事迹也终于得以公开。
母亲也成为了黄旭华30年最大的遗憾。
妻子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核潜艇研发成功之后,黄旭华把余生都致力于培养人才,他的三个孩子也成为了国家栋梁。
黄旭华和妻子共生育了3个女儿。
大女儿黄燕妮继承了黄旭华的事业,投身国防建设,目前已经退休。
二女儿李骊,随了母亲的姓,也是一名研究人员。
小女儿黄峻,在媒体领域工作,还曾获得中国新闻奖。
在孩子成长背后,同样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无私支持丈夫黄旭华的事业,照顾家庭。
向他们致敬!
希望黄旭华老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