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1952年吗,朝鲜的10月已然是寒风刺骨,前线硝烟依旧弥漫在四野,敌我双方都在为一场战斗做好准备。
对面想用轰鸣的炮火逼迫我们退让,可谁曾想战士们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鬼魅,不断从坑道出来给敌人制造“惊喜”。
15军的战士们承受着一边猛烈的炮火,一边调侃着“正规根本”比不上张灵甫”,让不知紧张的气氛透出几分幽默。
上甘岭:不屈的战斗精神
在1952年那个秋天,朝鲜半岛的天空都是紧张而凝重的。那个时候,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小村庄上甘岭,成为了中美两军对峙的焦点。
在此之前,即便是在本国,小村子也一直寂寂无名,连听说过它的人都没有几个。而过后,它一下子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也在世界军事上留下壮烈的一笔。
能成为焦点是有原因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北面的五圣山是中部地区的制高点,如果失守,意味着我军将不得不后撤200公里,失去重要的防线。
所以,在当时的情形下,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守住这方阵地。这里,成了志愿军勇敢抗敌的战场,也是美军野心勃勃的目标。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的关键时期,停战谈判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美国希望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来迫使我们妥协;同样地,我们也需要一场胜利增加筹码。
面对即将到来的攻击,15军的战士们并未感到恐慌,哪怕是自身无论是补给还是武器都远远逊色于对手。因为他们深知,战场上退一小步,后方谈判桌上可能就得让一大步。
后来,24军的一个参谋曾经问过从前线下来的伤病,两人恰好是老乡。于是小战士脆生生地告诉他:“美军除了有火力优势和制空权之外,论起单兵素质,张灵甫都比他们强!”
当时,小战士的腿上还打着绷带,显然是中了弹;在他被抬下来之前,阵地上已经被美军的炮火削平了好几米。
得知参谋来自24军,马上就要替换损失惨重的15军了,他更加激动了。24军的名字他可是听说很久了,当年整编74军就是折在他们手里的。
“正好。当年你们能够干掉武器比我们精良很多的张灵甫,如今也一定能够在上甘岭坚守到胜利之时。”
视线回到战场,战士们在前线一刻也没有闲,忙碌地布置防御工事。大伙儿虽然身处险境,却在忙碌中透出一丝幽默。
工事挖掘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在与炮声争鸣。“同志们,别忘了带上水,挖坑得给自己留个后路啊!”这样的调侃让紧张的氛围稍显缓和,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接下来的战斗将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坑道战术:从地底冒出来的反击
真实的战场并不像小战士所说的那样轻松,美军毕竟是有着二战经验的巅峰时期,装备又远远胜过我们。
战斗的前期,美军试图以强大的火力和兵力迅速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计划在五天内结束战斗。可谁能想到,事实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我军早已为即将到来的猛烈攻势做好了准备,灵活运用坑道战术,利用天然的地形和精心构筑的防线,耐心等待敌军的到来。
那一天,美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而下,300多门火炮在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轰鸣,27辆坦克缓缓推进,似乎是要将所有的守军都化为尘埃。
然而,在志愿军战士的坚韧面前,这些火力并没有如预期般奏效。坑道体系为战士们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他们在炮火之下,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冷静。
“你们准备好了吗?”一名年轻的战士对身旁的同袍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在坑道中穿梭,默默地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敌人进入高地时,我军战士瞅准时机,在能够造成最大杀伤力的时候突然冲击而出,出其不意地展开反击。如此高效的战斗方式,让敌人措手不及,连连遭受重创。
在坑道战术的帮助下,志愿军不仅能够有效地保存力量,还能够通过小股部队的“冷枪冷炮”运动对敌人展开不断的骚扰。
每当敌人试图修复工事时,他们就会如同幽灵般出现,给予沉重打击。不到十天,志愿军就以较小的代价歼灭了敌军数千人。战斗中的每一次小胜利,都为后方的增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出奇制胜:敌我对抗的智慧
随着战斗的持续,敌我双方的对抗愈发白热化。美军在战场上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尽管其兵力和火力占据绝对优势,但中国志愿军的坚定意志和聪明才智却不断撼动着敌人的信心。
在上甘岭的战斗中,我军不仅在地面战斗中展现出超凡的韧性,炮兵的协同作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军在火力上的劣势,炮兵们经过反复训练,发展出一套与步兵紧密配合的战术。每一次攻击,炮兵们都能在步兵的前方精准地打击敌人,为士兵们扫清障碍。
此时,战斗已经进入了拉锯阶段,敌军试图固守占领的阵地,志愿军只能采取了一种出奇制胜的策略:“我们不急,我们慢慢来!”
在一位指挥员的带领下,我军以稳扎稳打的方式展开了反攻。敌人被迫防守,却发现志愿军不仅在攻击他们的阵地,还通过不断的游击战术,消耗着他们的士气。
在这种情况下,范弗里特原本认为可以轻松取得胜利,结果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困在了“死胡同”里。敌军在连日的激烈战斗后,疲惫不堪,面对不断出现的我军战士,愈发感到绝望。
战斗进入第43天时,敌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5000人。这一战,志愿军的胜利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胜利。
经过43天的血战,敌军最终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这场战斗不仅让敌人认识到了志愿军的坚韧与勇气,也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军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勇气与智慧。无论是坑道战术的灵活运用,还是面对敌人火力的从容应对,都让这场战斗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典之战。
参考资料:
上甘岭战役:将敌人打回谈判桌前..2019-09-09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人民政协报.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