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阿瓦迪夫卡要塞的易手,俄军不仅在阿城方向继续攻击,同时在其他多条战线上也积极行动,明显有调动、牵制、消耗乌军预备队的目的。同时俄军在战场上还击毁了第一辆M1A1坦克,虽然实际战果也就那么回事,但象征意义十足。
在陆地主战场接连不利的背景下,乌军就要在其他方面整活儿找场子了。
一般而言,乌军整活儿的思路有:
第一:派遣特种部队突袭俄本土或者克里米亚目标,插旗打卡宣示胜利;
第二:使用无人机打击俄纵深范围内的知名目标,令莫斯科难堪;
第三:拿黑海舰队开涮,使用巡航导弹或者无人艇搞搞黑海舰队的舰船或者重点军事设施等。
尤其是黑海舰队,屡屡被乌军刷战绩成功。因此,在阿瓦迪夫卡易手之际,黑海舰队其实是睡不着觉的。
可能也正是因为警惕性上来了,乌军找场子的行动反倒另辟蹊径,搞了两拨大活儿。
其一是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打击了位于沃尔诺瓦哈以东的一处俄军集结地;当时大约一个连的士兵正在等待第29集团军参谋长讲话,结果被火箭弹砸了,据称当场阵亡者就有65人;此外乌军还放出了海马斯打击赫尔松战区俄军班排集结地的视频,不过大概率是存货,而非近期所为。
其二是俄军的一架预警机被干掉在了俄罗斯本土,与之前那架据称被击落在亚速海后“无影无踪”的哥们不同,这次预警机被干掉后的动静很大,各类现地视频极多;虽然预警机本身极大概率是被俄军防空部队误击,但之所以误击必然跟乌军在相关区域投射无人机/导弹诱导开火有关,所以战果划在乌军头上问题也不大。
应当说,上面两场活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俄军在阿瓦迪夫卡胜利的舆论影响。
但在乌军战果影响过后,俄军还是在主战场上接连取得突破,因此乌军就得继续整活儿,以抵消俄军的胜利影响。
最近的一场活儿整在了赫尔松的坦德拉沙嘴,由著名的乌军第73海军特战中心负责实施,背后大概率还有英国军情部门的协助,因为英国方面跟此类乌军的特战袭扰活动关系很大。
所谓的坦德拉沙嘴位于赫尔松州的最西侧,著名的金本沙嘴以南,由于远离赫尔松州本体,同时距离乌军控制区又不到30公里的因素,最终被选为了整活儿目标。
从乌军视角来看,登陆金本沙嘴当然最便利,当时因为先前的几次登陆袭扰均没有成效,俄军在这里的警惕性也比较高,所以成功的概率不大。
而金本沙嘴以南的坦德拉沙嘴,长期以来乌军并没有攻击此处,这里也没有定居点供俄军常驻,而且远离内陆。
如果特种部队快打快撤,在这里插旗打卡继而全身而退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因此在2月28日,乌军第73海军特战中心出动5艘小艇,满载特战队员向坦德拉沙嘴出击。
在这里请注意这个乌军第73海军特战中心,该部是乌军老牌且顶级的特种部队。
跟在克林基方向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建制旅不同(大多为新建和重建单位,其实没有两栖作战能力),第73海军特战中心是真有两栖战能力的。
而且俄乌开战以来,第73海军特战中心不仅在海岸区域活动,遇到重大军事活动该部还会被抽调到陆地主战场作战。
无论是赫尔松反攻战役,还是2023年夏季的扎波罗热大反攻,都有第73海军特战中心的身影。
所以,这次由该部再度临危受命,乌军也是下了血本的。
不过乌军这次运气不佳,作战分队出动后不久,就被俄军发现。在其尚未登陆前,驻地俄军便以各种武器密集扫射,致使三艘小艇在海上沉没,一艘小艇临阵脱逃,最后一艘小艇则在受损后被冲上海岸。
战斗过程很简单,但我们可以看出战区俄军的警惕性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即便在坦德拉沙嘴这种区域,也明显有观察哨、驻军,附近也有机动部队待命。
所以,乌军的突袭渗透,并没有得手。
如果说乌军全部被歼灭于海上也就算了,我们所得悉的也就是文字战报,最多是有些无人机视角。
但这次还有一艘小艇被冲上海岸,艇上除一人负伤被俘外,其余均被打死。
满载乌军精英特种部队尸体的小艇,还是挺有战场冲击力的。而这样的战果视频发布,对乌军是很不利的。
因为乌军特种部队登陆此处,本身就没有稳固占据之意,它就是要打卡插旗,搞一场舆论胜利出来。
就算是行动没有得手,小艇和特战队员全部沉于大海,那也就算了。
但现在俄罗斯军队直接把冲击力十足的照片公开发布,它便形成了以舆论对舆论的效果。打卡插旗不成,反倒被俄军晒了战果,这就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而且像第73海军特战中心这样的精英单位,它跟克林基的填线壮丁兵不同,培养一名老练的特战队员并非一夕之功。现在直接报销了一个排,这也是很肉疼的。
不过,乌军不会因这些损失而停止找场子。
俄军方面,尤其还是黑海舰队,如果不加提升警惕的话,难免还是会被咬一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