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来自美国私人遥感图像公司的消息,拨动了全球军事观察者的神经,中国沙漠中出现“福特级航母”。当然,这并非是真正的美军航母现身中国,而是一处精密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模拟靶场。
美国私营公司发布的卫星图,披露了一段耐人寻味的信息:位于中国西北某地的沙漠靶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特殊靶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处其形状与美国海军最新福特级航母几乎没有区别的靶标。
若细心分析这些靶标,可以发现其复杂程度远超一般的靶标。西方经过对比分析,推断出该靶标以1:1的惊人比例,再现了福特级航母平面结构的每一个细节。从甲板上的四条电磁弹射轨道到舰岛及其他设备布局,可以说和福特级航母没有区别。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靶标并不仅限于在沙漠上划出类似福特级航母图案那么简单。通过加装一些传感器等设施,这些靶标被建造成了高科技测评场。
至于用途何在?
答案或许正如西方所猜测的那样:解放军正在对各类反舰导弹精确打击进行试验,而目标则是对付10万吨级的福特级航母。这也让美方意识到,其引以为傲的航母,未来在解放军面前,可能真的要不敢动了。
画出4条电磁弹射轨道等细节的设计,看似只是还原福特级航母,实则蕴含着深远考虑。它们将有助于收集关于精准打击的更多数据,继而为将来的战术制定提供坚实依据。
不得不承认,美军福特级航母以其巨大的排水量和先进的防御系统,使其堪称海上堡垒,普通的攻击手段难以对其产生致命伤害。但如果能够完成对关键部位,例如对电磁弹射轨道或者舰岛的精准打击,即便不能直接将其击沉,也足以严重削弱其战斗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模拟的福特级航母靶场周围,还布置了数量不少、同样细节精准的其他军舰靶标,似乎还有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模型。这意味着解放军的试验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单艘航母,而是拓展至航母战斗群级别。这样的测试规模与深度,无疑对中国海军未来远洋作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有关中国在偏远沙漠地区建造大型军事测试目标的传闻层出不穷。而最近美国卫星的观测数据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有分析人士发现,自2021年起,中国可能就建造了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以及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靶标,而时至今日,甚至连福特级航母靶标,都成为中国精心打造的对象。
更颇具戏剧性的是,在一个驱逐舰模型上,竟然出现了一处直径庞大的弹坑,其规模之大令人咋舌。根据西方的猜测,这或许是中国东风21d或者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所造成的。这种武器的威力已经成为了全球海上力量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它们的存在象征着中国对远程打击能力的重视,以及在实际情况下,对自身反舰能力有着莫大的自信。
放眼望去,那些沙漠中的巨型靶标不仅是静态的测试目标,显然也是富有战略深意的信号发射器。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方没有刻意伪装这些靶标,可能并不只是测试需要。它们就像是传达给美国的明牌,既是自信的展示,也是一份警告,深刻表明中国正持续增强对美军舰的反击能力,并且无需任何伪装,完全可以公之于众。
值得注意的是,有美媒认为,中国可能正在相关靶场测试最新型号的“反舰高超音速导弹”,一旦这些武器部署,极可能进一步压缩美国航母在重要水域,特别是东海和南海的活动空间。不言而喻,如此超前的技术研发进步,无疑将推动区域安全格局发生变化,让美国不敢随便对中国展示武力。
此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也必须重新思考解放军的实力增长。因为,当一支强大的军队掌握了定点打击海上目标的能力时,美国及其盟友的原有战术安排,就需要重新评估。美国仅仅依赖航母打击群所带来的优势,也将不再是一张稳赢的手牌。
也许有声音会说,中方发展相关技术,简直是毫不掩饰的对美国发出警告,这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但是如果美国不处处针对中国,我们其实也不会作出相关应对之策。
去年的时候,五角大楼发布年度报告,认为解放军正致力于发展先进的天基情报侦察系统。就像宇宙中的“天眼”,中方发射的卫星,与天基雷达所构筑的网络,将使解放军能更准确地监视、跟踪到美军舰的动向,无论是美军航母还是其他军舰,都将暴露在解放军的监控之下。
可是将目光看回到美国私营公司的卫星,拍到中国在沙漠上设立测试靶标一事可以发现,美国才是时刻关注别国军事发展的角色,或者说美国已经提前研究出了天基情报侦察系统,并试图通过民用公司掩盖其监视别国的危险行为。
因此,对于解放军是否需要建立起一套相似的体系,或者是否需要检验反舰能力这一问题,答案不言自明。美军航母打击群不仅在中国周边活动,还在南海、东海等战略水域频繁展现力量,无疑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构成了挑战。
对照美国的侦察船和侦察机在中国周边密集活动,解放军在沙漠中设立几个模拟目标,显然不是挑衅,而是必要的自我实力提升。同时,这些类似美航母靶标的存在,也传递出中国不会忍受任何威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