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在路过霍尔木兹海峡时,遭到伊朗无人机警告。当时,“艾森豪威尔”号起飞了一架直升机,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突然,一架伊朗无人机飞抵美国航母上空,对美国航母发出指令,要求美军直升机降落甲板,不许起飞。
要是换作别的国家,这无人机早就被美军击落了。但此时的美军很乖,很听话,当即就让直升机降落甲板,丝毫不敢违背伊朗的指令。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伊朗的导弹技术究竟有多强?它是如何偷师中国的钱学森弹道的?
伊朗导弹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到伊拉克战争期间1979-1988。这一阶段,伊朗主要依靠从其他国家进口或走私的导弹,如苏联的“飞毛腿”和“飞毛腿-B”、中国的“东风-3”和“东风-11”、北朝鲜的“飞毛腿-C”等。
这些导弹主要用于对付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和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恐慌。伊朗也开始了自己的导弹研制计划,如“流星”系列和“泥石”系列,但进展缓慢,技术水平低。
第二阶段:从伊拉克战争结束到伊核危机爆发期间1988-2006。这一阶段,伊朗加快了自主研发和改进导弹的步伐,主要借鉴了中国和北朝鲜的技术和经验。
伊朗的导弹射程和精度都有所提高,如“流星-3”射程达到2000公里,“泥石-3”射程达到1600公里,“征服者”系列射程达到300公里,而且都采用了固体燃料和惯性制导系统,提高了发射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伊朗也开始了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的研制,如“诺尔”和“霍尔木兹”等,增强了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伊朗的导弹技术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对伊朗施加了制裁和压力,要求其限制导弹活动。
第三阶段:从伊核危机爆发到现在2006-至今。这一阶段,伊朗面临着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干涉,导弹技术成为伊朗的重要战略威慑手段。伊朗不仅没有放弃导弹研发,反而更加积极和创新。
伊朗的导弹射程和精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如“流星-4”射程达到2500公里,“泥石-110”射程达到3000公里,“征服者-313”射程达到500公里,而且都采用了复合制导系统,包括惯性、卫星、红外、雷达等,提高了打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伊朗也开始了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如“法塔赫”和“巴瓦尔-373”等,增强了对空中目标的打击和防御能力。伊朗的导弹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引起了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恐惧和敌意。
伊朗如何偷师中国的钱学森弹道
伊朗的导弹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和启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弹道导弹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提出“助推—滑翔”弹道的国家之一。这种弹道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导弹弹道的设想。
这种弹道的特点是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的设突防性能力,又有飞航式导弹的灵活性。这种弹道可以有效地突破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提高导弹的生存性和杀伤力。这种弹道被国外称为“钱学森弹道”,也是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基础。
伊朗在研制导弹时,很可能参考了中国的“钱学森弹道”的理论和实践。伊朗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就是采用了“助推—滑翔”弹道的原理,使用固体燃料推进剂,飞行速度达到13-15马赫,弹头配备球形发动机,能够在接近目标时进行高速机动,突破敌方的防空火力。
伊朗的“征服者”系列导弹,也是采用了“助推—滑翔”弹道的思路,使用液体燃料推进剂,飞行速度达到4-5马赫,弹头配备翼型发动机,能够在大气层内进行滑翔和机动,提高导弹的隐身性和突防性。这些导弹都显示了伊朗对“钱学森弹道”的理解和运用,也体现了伊朗对中国的学习和模仿。
为何绝密技术会烂大街
第一,中国在帮助伊朗等国发展导弹技术时,可能没有注意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机密,或者被某些不法分子或间谍所窃取或泄露,导致“钱学森弹道”的原理和方法被伊朗等国所了解和利用。
第二,伊朗等国在研制导弹时,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收集和分析了中国的导弹数据和资料,或者通过仿制和试验,逐步掌握了“钱学森弹道”的技术和要点,从而实现了自主研发和改进。
第三,中国在发展导弹技术时,可能出于战略考虑或外交需要,有意或无意地向伊朗等国提供了一些“钱学森弹道”的技术和指导,或者与伊朗等国进行了一些技术合作和交流,从而促进了伊朗等国的导弹技术的进步和提升。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说明了“钱学森弹道”这种绝密技术已经不再是中国的专利,而是被伊朗等国所掌握和运用,甚至被用来对付美国等国。这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骄傲和荣誉,也是一种风险和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安全利益,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结语:
伊朗的导弹技术是在中国的帮助和启发下,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能够逼退美国的航母。伊朗的导弹技术很可能借鉴了中国的“钱学森弹道”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绝密技术已经不再是中国的专利,而是被伊朗等国所掌握和运用。
这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骄傲和荣誉,也是一种风险和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安全利益,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是对这个话题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你的兴趣和思考。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