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工大曝出一张照片,上面的武器和1130近防炮类似,但炮管数量比1130近防炮多,炮管大概20根左右,也就是说1130近防炮已经进化到2030了。
1130近防炮最高射速是11000发/分钟,那么2030的射速可能会达到20000发/分钟,这种高射速的近防炮可拦截很多先进反舰导弹。
我国自产的1130近防炮怎么样?升级到2030是什么概念?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见过射速1.1万发的1130近防炮,但电视剧、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手持加特林的画面,但是这种加特林机枪跟我国的1130近防炮比,就像蚂蚁跟大象的区别,射速实在太慢了。
我国军工生产的1130近防炮是我国航母等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每分钟可以发射11000发炮弹,1130近防炮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它的炮座备有先进的雷达和红外线追踪系统,可以让打击精度得到全面保障。
再加上大闭环火控系统辅助,1130近防炮可以同时锁定40个目标,而且发射出的炮弹能够自动修订轨道,有效损毁敌方进攻的反舰导弹。
而我国近防炮的炮弹方面也很强,近防炮的炮弹分为穿甲弹、高爆榴弹、半穿甲榴弹等多个型号,而1130近防炮主要的使用穿甲弹采用了钨合金弹芯。
在同等口径规模下,钨芯穿甲弹的穿甲能力要远远超出钢制炮弹,而且钨钢的耐热非常强,可以在高速发射的过程中避免炮弹变形,保证射击精度。
穿甲钨芯材质、加工复杂,单发造价高达上千元人民币,1130近防炮每分钟发射11000发,一秒钟光消耗弹药的价值就高达16万人民币,打一分钟就能不见几套房子,但它的存在让山东舰、辽宁舰穿上铁布衫,蒙上了金钟罩。
如果给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航母配上2030的近防炮,那么军舰的近程防御就更强。
近防炮射速那么快,供弹跟得上?
我国1130近防炮有11根炮管,最高射速达到11000发/分,那枪管的转速就是每分钟1000转,算下来每秒16.7转,每根枪管每秒要射击近17次。
1130近防炮不仅转得快,同时还解决了供弹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转速太快,供弹速度跟不上,那么抛壳动作就没办法顺利完成,最后只会出现只有一部分枪管有子弹,或者是一部分弹壳抛不出去。
而我们的1130近防炮使用双向供弹系统,两个弹鼓分别在左右的位置,双向交替供弹就是连续发射时,左边弹鼓打一发,右边弹鼓打一发,左边弹鼓再打一发,交替进行供弹看似简单,但实际对结构设计、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
而2030比1130多了9根炮管,说明中国对近防炮结构设计、加工精度有质的提高,2030近防炮发射速度更快,射程可能也会大大提高。
不少国家觉得双向供弹难搞,直接增加一门炮来提高射速,比如俄罗斯新改进的AK-630M2,射速也可以达到10000发/分。
因为他们采用了单炮加装2架6管炮的结构设计,虽然射速提高了,但由于炮管之间相互干扰,从而导致射击精度下降,在性能方面无法和1130近防炮有差距。
而美国的近防炮还是单向供弹,射速无法跟我们1130比,于是他们直接放弃这个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激光炮。
之前进行三次海试的印度“维克卡特”号航母,舰尾和舰体中部安装了几门近防炮和火控雷达,但这艘印度最大、最先进的国产战舰,它的近防炮还使用俄式的AK630型的6管30毫米加特林炮,性能跟我国的730炮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更加不用说1130近防炮了。
俄式AK630的初速度和射速都不稳定,射击精度令人头疼,即使反击亚音速反舰导弹都有困难,如果要打中飞来的导弹,印度可能只能靠信仰,真不明白印度媒体有什么底气说印度军事能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了。
近防炮的炮管数从11根到20根,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反舰导弹技术成熟后,对军舰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研制近防炮的目的就是在3千米左右的距离,利用小口径火炮高速射击的特点末端拦截反舰导弹,让导弹无法伤害军舰。
以前的导弹飞行速度比较慢,海军强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研制的近防炮都采用7管加特林射击体制,射速达到3000-4200发/分钟水平,相当于50-70发/秒,持续射击2-3秒,可以发射140-210发炮弹,可以拦截亚音速反舰导弹。
荷兰“守门员”近防炮采用7管30毫米加特林射击体制,最高射速4200发/分钟,是西方射程最远、火力密度最高的近防炮。
俄罗斯KH-32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末端速度达到3马赫左右,低射速的近防炮根本无法拦截。
当各国的反舰导弹末端飞行速度不断提高,如果还还想使用近防炮拦截,必须增加近防炮的炮管数量,所以我国的近防炮从11根炮管升级到20根炮管,这样才能有限的拦截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和近防炮就像矛和盾,当反舰导弹的速度提高了,如果近防炮射速没有提高,那么最后一道防线就被打穿,军舰可能被反舰导弹击沉。
现在我国不少军舰都安装“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相比较于近防炮,它的射程达到10㎞,而且飞行速度达到了3马赫,已超过很多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用它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比1130近防炮更管用。
虽然近防炮防御反舰导弹的地位已经下降,但是它的作用还在,它现在已成为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的补充,如果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有漏鱼之网,那么就由近防炮进行拦截。
所以关于“1130近防炮每分钟发射11000发炮弹,但备弹只有1200发,真的够用吗”问题就很好回答。
1130近防炮一次可以锁定40个目标左右,每分钟分发射上万发炮弹,分配到每个目标也有300多发炮弹,这样的火力密度完全可以把飞来的导弹摧毁。
虽然备弹只有1200发,8秒就可能打光,但是近防炮采用的是“点射”,不是大家认为的“扫射”,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炮弹,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对飞来导弹分配更多炮弹拦截。
而且1130炮弹有3个射速档位,根据不同目标选择不同档位射击模式,每次开火只需要零点几秒钟,打出的炮弹也就200发左右。
最主要近防炮是最后的防线,基本都是打一些“漏鱼之网”目标,所以应对的目标不多,1200发炮弹足够了。
而升级到20根炮管,射速更加快,可以锁定的目标也更加多,敌方的反舰导弹和飞机想靠近中国军舰也就更加难了。
航母有那么多“带刀侍卫”保护,有必要再安装1130、2030近防炮?
航母一般出海的之后,基本都不会单枪匹马出来,而是以航母编队或者航母战斗群的方式行动。
一般航母战斗群有3艘航母,2艘巡洋舰、2艘补给舰、2艘潜艇、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这是水面上的“打手”,天上还有各种战机为航母保驾护航。
由于航母的主要作用是香空中投放飞机,它本身的攻防能力比较差,所以每次出行都得要靠舰艇协助保护。
1、航母的第一道防线是潜艇和舰载机,它们的任务是水面和水下目标警戒和作战,核动力潜艇一般有8管鱼雷发射器,10具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巡航导弹。
上面还有空中预警机、反潜机、战斗机等飞机,战斗机和攻击机充当“打手”角色,携带各种导弹,上可对空作战,赶走袭扰敌机,下可对地、对海攻击,是航母护卫团的火力担当。
预警相当于“哨兵”,装有先进雷达系统,能率先发现来袭的导弹和敌机,是航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由于航母编队出行,行踪非常容易被潜艇探测,反潜机装备有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等武器,专门对付神出鬼没的“水下刺客”,这些飞机和潜艇可以远近中保护航母。
2、巡洋舰是航母战斗护卫中枢,一般都会配有各种防御系统和各种相控阵雷达,反舰火箭、舰炮也有不少,可以提供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种作战能力。
3、而驱逐舰是辅助巡洋舰的防卫圈,同时负责防空、反潜、反舰作战,舰艇上配有对空雷达、波段追踪雷达、反舰导弹发射器,还有各种舰炮,想打航母,必须得打穿巡洋舰、驱逐舰的防空网。
很多人说导弹可以打下飞快的战斗机,但是很难打中行动缓慢航母,因为航母战斗群已经形成严密的内外防御圈,内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外有空中侦察机、战斗机等。
而且我国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也配有730或者1130近防炮,任何来袭的反舰导弹和战机,会受到来自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的远程防空导弹、中近程防空导弹的拦截,最后还有1130等系列近防炮拦截。
航母编队已经形成高空、中空、低空和远程、中程、近程的立体式防御系统,用来拦截任何出现的目标,任何来袭目标很难突破航母编队立体式的防御系统。
航母虽然被各种战机和舰艇保护在中间,但还得安装1130、2030等先进近防炮,就是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战场上要万无一失,不能有侥幸心理,所以不管是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还是有“海上霸主”的航母,都会在舰艇上安装1130等先进近防炮,所以大家称1130近防炮为最后的“守护神”,而2030近防炮会成为更强的“守护神”。
写到最后:如果把航空母舰比作一个巡洋武士,那么它必须防备来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威胁,出现敌人时,巡洋武士先用弓箭远距离射杀敌人,一旦敌人跑到面前,就用大刀长矛砍杀,要是敌人继续攻入,那就只能短兵相接了。
比如我国辽宁舰的“长枪”是海红旗中程防空导弹,“短刀”是FL-3000N近程防空导弹,“下盘”是RBU-1200反潜火箭,“匕首”就是1130近防炮。
如果这个巡洋武士的箭射完,长矛折了,短刀断了,需要用匕首跟敌方肉搏,那么这可能是一场惨烈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