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华原创作品
上面这张照片是一个美国记者拍摄的,照片中这个满脸微笑的人,叫朱大同,他正要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罪名是汉奸。
然而,谁都不知道,这个汉奸居然是奉命潜伏敌营的地下党。
看过谍战剧《风筝》的人都知道,军统六哥郑耀先是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一颗棋子,在敌营中“潜伏”郑耀先,一次次成功避过戴笠和毛人凤的怀疑,在特殊情况下,不惜将自己同志和爱人程真儿挫骨扬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上线陆汉卿自杀身亡。
《风筝》只是电视剧,郑耀先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在真实的谍战领域,确实有一位与郑耀先相似的人物,他叫朱大同,可惜的是,这个被自己人痛恨的“叛徒”,却在1949年5月11日被国民党当局以汉奸罪枪决了,他留下了一张微笑着上刑场的照片。陈毅得知之后,心疼得大哭:他是我们党的同志啊!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07年,朱大同出生于安徽萧县王寨李楼乡朱庄村,他家里有几亩地,父亲除了种地,偶尔出去做手艺。七岁的时候,朱大同上了私塾,后来转到国民小学读书,他读书非常用功,几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不幸的是,17岁这年由于家中出现变故,被迫中断学业,经一个亲戚介绍,到一家小学当了教员。
他在当教员的时候,还不忘学习,非常爱看书,而且喜欢看一些思想进步的书籍。那时候,受五四运动和国内革命潮流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1928年,21岁的他秘密入党,并积极展开工作,培养其他党员。由于他的工作能力突出,受到上级的认可,1931年,被委任为徐州特委巡视员兼萧县县委书记。
此后,他还策划了一次起义,可惜由于其他一些原因,起义最终失败了。
1934年是一个很关键的年份,在电视剧《风筝》中,红色特工郑耀先,就是这一年奉命打入敌营的。这一年,中央特科颁布了一道密令,那就是让一部分地下党员,用各种方式秘密渗透进敌营。
这一年,朱大同接到上级的指令,要他叛变革命,他当时就懵了,他是坚定不移的革命者,要他叛变革命,比要他的命还难。上级找他谈话,说并不是真正的背叛,而是趁机“洗白”自己顺利进入敌营,为将来的革命而努力。
朱大同明白了,要他潜入敌营。于是,他成功“叛变”了,投奔了一个在中统局的亲戚,靠着出卖组织和同志,得到了中统的信任。有时候,他带着中统特务大肆搜捕,比《风筝》中的郑耀先积极多了。
不同的是,朱大同并没有受到内部人的追杀令,因为高层知道他是奉命行事,被他“出卖”的那些人,都是革命意志不坚定而且有意向投敌的。
1936年,为中统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大同,出任中统徐州特务室视察员。有一天,朱大同经过枣庄一家中药铺,发现了他认识的一个人,这个人叫郭子化,曾经是苏鲁边区临时特别工作委员会的书记,苏鲁边区出过不少叛徒,很多同志都被抓了。朱大同怀疑郭子化已经叛变,于是亲自带人抓走了郭子化。其实郭子化并没有叛变,他现在的身份是豫皖特委书记,正在策划在铁路和煤矿上组织革命力量。
朱大同在审问了郭子化之后,也心知抓错了人,以亲自押往徐州的名义,把郭子化带到半路之后,就把人放了。不久,郭子化赶赴延安汇报苏鲁边区的工作情况,然后就任苏鲁边区特委书记,并与朱大同保持联系。
日军占领了枣庄之后,郭子化组织了多起抗日活动,并安排洪振海和刘金山等人,组织起了一支队伍,那就是家喻户晓的铁道游击队。
郭子化的组织活动,得到了朱大同的配合,朱大同利用他的身份,给抗日武装多次送去枪支弹药。
1940年,朱大同成为国民党当局萧县的县长,在任上,他经常指使属下制造与抗日队伍的摩擦,却每次都被抗日队伍打得丢盔弃甲,最多的一次损失了两百多条枪。
更有甚者,他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污蔑人民政权和抗日武装,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带着军队偷袭新四军的办事处,结果仍旧是失败。
很多曾经与他共事的同志,都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叛徒,却不知他正是用这种失败的手段,给我抗日武装送枪支。在暗地里,他受鲁苏边区总指挥王仲廉的直接指挥。
1941年初,朱大同接到王仲廉的命令,鉴于抗日形势的改变,他必须设法离开中统,转而投向日本人,并获得日本人的信任。6月,国民党县长朱大同,在与日军作战过程被俘虏,他为了活命,很快登报声明,甘愿成为日军的走狗。从此,他这个中统特务变成了汉奸。随后,朱大同被日军任命为汪伪政权的萧县县长兼清乡大队队长,成了人们眼中彻头彻尾的汉奸和卖国贼。
当他被老乡们在背后戳脊梁骨的时候,他微笑着不说话,没有人知道他微笑的背后,有多么的苦涩。他清楚自己的职责,在投身革命的时候,他就明白,今后就是组织的人,组织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管有多么委屈和心酸。
作为中国人,他也想拿起武器好好与日本人干一仗,可是作为地下党,他不能那么做。就如《风筝》中郑耀先试过的那句台词:党没有让他牺牲,他必须活着。
在大家的眼中,朱大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狗汉奸。但在暗地里,鲁苏边区在她那里得到了很多日军的情报,还有大批的布匹和枪弹。
1944年底,眼看日军大势已去,朱大同辞去职务,到一个中学当了校长,而暗中,他却率领组织起来的第七纵队,与日军作战二十余次,毙伤日伪军数百人。抗战胜利后,他以中统特务的身份,在镇江、南京开办开源煤矿,为组织筹集经费,并暗中发展党员。1949年2月,他加入孙文主义革命同盟,任江苏省支盟委员。“孙文主义革命同盟”负责人、前南京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史永,给朱大同下了指令,让他伺机策反镇江一带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起义,迎接解放军渡江。此前,孙盟组织曾经成功策划了国军97师师长王晏清等人的起义。
朱大同在与镇江一支国军秘密接触的过程中,由于消息泄露而被捕,随后被押往上海。国民党当局起初怀疑他是地下党,可是审来审去,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但他们感觉朱大同的身份不一般,绝对留不得,考虑到朱大同曾经投靠日本人当汉奸,便以“汉奸罪”执行枪决。
5月11日,朱大同背插亡命牌被押赴刑场,在游街示众过程中,面对周边群众对汉奸的恶骂,他却咧开嘴笑得很灿烂,仿佛不是被枪决,而是去参加一场盛宴。
正是他的这种无惧与坦荡,引起了一个叫哈里森·福尔曼的美国记者注意,哈里森·福尔曼用他手中的照相机,摁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张极其珍贵的“刑场上的微笑”。
当朱大同牺牲的消息传出后,史永闻之扼腕痛哭:他是个好同志啊!
1950年,朱大同被追认为烈士,但是有人对此感到不服,认为他出卖同志叛变革命。
经过多年的论证以及很多当事人的作证,1981年,朱大同再次被国家追认为烈士。
他成为两次被追认烈士的奇人,关于他的那些事迹,很多都没有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