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21日,被称为美国版李云龙的巴顿将军遭遇车祸逝世。为什么会将他称为美国版的李云龙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
李云龙剧照
巴顿出身于军事世家,从小就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长大,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和父亲学会使用枪支,成年之后就考入了西点军校,先后参与过美墨边境冲突和一战,通过这个过程的历练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军事指挥官,巴顿将军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个人,每次都会到前线和士兵们一起战斗,在这里慢慢的了解到了士兵们真正的内心需求。
巴顿将军的二战表现和李云龙的对比
1.身先士卒,军纪严明
我们熟悉的李云龙在每次战斗的时候恨不得第一个冲向敌人的阵地,巴顿将军也是这样一个人,在二战期间,从不喜欢待在指挥所,而是将战斗目标确定之后就交个给了副官,自己驾驶着坦克和士兵们一起冲锋。
一个军队的战斗力往往在细节体现出来,在巴顿的军队中,要求极其严格,不论是平时的着装或者军营的驻扎都极为讲究,即使衣服衣领不符合要求,都会受到惩罚。
巴顿将军
2.战前鼓舞士气
和李云龙一样,每次开战之前,巴顿将军也会通过演讲鼓舞士兵们的情绪,巴顿的演讲天赋在军旅初期就已经表现了出来,每次演讲的时候可谓是“污言秽语”,曾经在战前动员的时候大骂隆美尔“狗杂种”,希特勒“狗娘养的”等等。这种演讲往往更能激励士兵们的情绪,和李云龙一样,这些脏词经常挂在嘴边。
二战期间,巴顿将军并没有作为最主要的进攻点,但是他却是最先攻进德国本土的将军,做到了饮马莱茵河的壮举。
3.辉煌之后瞬间落幕
读过《亮剑》原著的应该知道结局,小编就在此不多说了,巴顿将军在战争结束之后,由于他的这张嘴到处宣扬要继续和苏联开战,并且将纳粹党和美国政府混为一谈,在当时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政府不得不解除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在同年12月21日,巴顿将军遭遇车祸去世。
可谓是一生的荣誉都毁在了这张嘴上,有兴趣的读者推荐观看电影《巴顿将军》,不久小编也会对这部电影进行解说,希望大家点赞关注支持。
电影巴顿将军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