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熟知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四个字总结就是“积极防御”,即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原则。
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在21号刊登了印度军事专家帕斯·萨塔姆的文章。在文章里,萨塔姆对中国现行的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解读,在肯定中国已经在第二岛链内具备了击败任何敌人的能力的同时,也指出随着轰-20和翼龙-3这样的洲际级别的武器出现后,中国已经具备了使用常规武器进行全球打击的能力。因此他建议中国改变现有的军事战略方针,从目前奉行的“防御性进攻”战略转变为更加积极的“进攻防御”战略。
PS:两种战略的区别在于,“防御性进攻”虽然也会主动发动进攻,但是战略上还是以防御为主,简单来说依然属于“后发制人”;而“进攻防御”则完全反过来,强调“先发制人”,在发现敌人有进攻我方的意图后,立刻通过先发制人的打击让敌人丧失侵略我们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8次重大调整,而每次调整的契机正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这几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开启了对我国的全面围堵,派遣了大量的军机和军舰到我国周边进行频繁的军事挑衅,并且还大打台湾牌,我国周边的安全角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估计这正是萨塔姆认为的中国需要修改军事战略方针的原因之一。
除了认为中国有“修改军事战略方针”的外因,萨塔姆还认为中国已经有了采用先发制人战略的实力。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在8月初窜访台湾后,解放军在台湾岛周边海空域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在演习结束后开始了持续到现在的常态化战备警巡。这些行动向外界展示了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在阻止其他国家干涉台海的同时还能够在台湾周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萨塔姆指出,中国当前的军事力量已经能够覆盖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和朝鲜半岛三个对中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区域。中国的远程弹道导弹能够摧毁美军在第一和第二岛链的军事基地,以及在岛链内海域航行的美军水面舰艇。中国的轰-6K/N轰炸机能够进一步打击位于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之间的美军水面舰艇。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军事力量依然是以防御为主,无论是装备有歼-20和歼-16的解放军空军,还是拥有3艘航母(1艘在舾装)的解放军海军,其任务更倾向于“保卫中国”,而不是先发制人。即便是在第二岛链内主动出击,也是出于反介入/区域拒止(A2 / AD)的需要。这就是中国目前采用的“主动防御”学说,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防御性进攻”战略,具体来说就是“在作战和战术层面保持进攻行动(战术进攻),同时在战略层面保持防御态势(和战略防御)”。
萨塔姆认为中国之所以采用这种军事战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洲际进攻力量,无法有效打击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本土。不过随着具备洲际打击能力的轰-20隐形轰炸机、翼龙-3大型无人机、CH-7隐身无人机和JH-XX隐身战斗轰炸机的陆续出现,中国已经具备了对美国本土进行常规武器打击的能力。
萨塔姆称中国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将美国军队击退并赶出去,那就是打击美国在菲律宾、日本或韩国等国的军事基地,以及位于澳大利亚的廷德尔空军基地,美国计划在那里部署6架具有核能力的B-52H轰炸机。
但是我国真的需要把现有的军事战略方针从积极防御改成先发制人吗?笔者认为根本不需要,甚至提都不要提,因为这就是一条毒计。“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不仅与我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国防政策相违背,而且还会上美国的大当。事实上,即便是萨塔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中国在“美军没有从这些基地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前提下对这些美军基地发动攻击,不仅将被视为不必要的升级,还将成为华盛顿的外交胜利。
我们已经在第二岛链内具备了战胜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绝对实力,并且这份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强中,简单讲就是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都已经等了73年了,也不在乎再多等几年,真正急的是美国又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