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1947年10月16日,辽东解放区安东军区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原本平静的安东军区,随着一位身穿国民党军服的陌生男子的闯入变得异常警觉。军区士兵发现男子是孤身一人,还十分狼狈不堪,走路的姿势也透出他已精疲力尽,随即几名士兵立即上前将他俘获。
没想到这名国民党军官用尽全身力气,强烈表达出要求立见首长的意愿。
图1
更没想到的是,当这名国民党军官在被一级一级转送到辽东军区后,竟受到了书记陈云和司令员萧劲光的亲切接见。
这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究竟是谁?
他有着何种特殊的身份竟让军区领导亲自接见?
转投阵营
1939年9月底10月初,中央军校桂林分校十六期正在举行开学典礼,并成功邀请蒋介石莅临现场,与芊芊学子面对面交流。
“学员们,你们记着,你们的父母便是我的父母,你们的兄弟姊妹便是我的兄弟姊妹”蒋介石在台上慷慨激昂、饱含情感地进行着演讲。
图2
台下,众多新学员听到蒋介石的一番演讲后,瞬间热血彭拜,不仅对蒋介石倍感崇拜和信任,还更加坚定了效力国民党的决心。
众多热忱的学子中,当然也包括一名刚入学的学员——赵炜。
1919年11月16日,赵炜在河北省文安县一个劳动底层的普通家庭出生。生活本就贫苦的赵家,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变得更加困苦。
幼时的赵炜虽然年纪尚小,但全部看在心里,对日本人的愤恨感与日俱增。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18岁的赵炜愤怒不已,毅然决定投身到抗日事业中,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抗日青年团”的军事大队,一直在为抗日战争尽绵薄之力。
图3
1939年,赵炜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的分校——中央中央军校桂林分校。
新入学的赵炜本就期待在校期间能学到精深的技能,为以后战场杀敌做充足的准备。看到蒋介石的演讲后,他顿时感觉自己找对了组织,明确了今后从事的方向。
在桂林分校就读期间,赵炜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同时也以优秀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
顺利毕业的赵炜被分配到汤恩伯所率的第31集团军内,以排长的职位训练新兵。
赵炜的工作让很多人非常羡慕,毕竟不用直接面对战场,始终忧虑哪天是自己的最后一天。可唯独不羡慕这份工作就是他自己。
上战场杀敌才是赵炜一直想做的事,但天不遂人愿,他的想法逐渐落空。失落的赵炜没有就此消沉,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图4
1946年,赵炜开始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一职。对于升职,他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因为职位越来越高,看出了蒋介石消极抗日、残害同胞的真面目。
苦闷之际,老同学朱建国带给了赵炜新思路,而赵炜久等的时机也终于到来。
朱建国时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少校作战参谋、代理作战科科长,虽然外表看起来他是国民党中的一员,但其实他早在1945年8月17日就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一直从事地下情报工作。
朱建国看出了赵炜的心思,决心拉他走上正确道路。
一有时间,朱建国便跟赵炜畅聊党的相关知识,叙说着当初他选择加入共产党的原因。
图5
那时,正在“绥靖组”工作的朱建国,每天看到大量有关共产党的传单等资料被缴获,正是这些小册子,让他从兴趣走向了坚定的道路。
起初,朱建国凭借满心的欢喜,终于寻到了组织的下落,没想到组织出于谨慎起见,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可朱建国没有灰心,转而积极寻找自己身边的地下工作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果然找到了时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司令部书记官的朱晦生,并取得了联系,借此表露入党意愿。
在经过重重考验后,心心念念的朱建国终于拿着介绍信,成功入党。之后他一直隐蔽身份,为组织传递情报。
图6
赵炜在充分了解了党的一系列事迹和老同学的经历后,眼睛里闪烁出了久违的光芒,势必要加入共产党。
重新找到方向的赵炜,第一件就是要接受组织的考验,如同当初朱建国入党前的流程一样。不过好在已经入党的朱建国能够充当他的介绍人。
因为爱国的信念,赵炜顺利地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地下工作者,代号为“902”。
巧破局面后身份遭到暴露
往昔,赵炜一直觉得职位并没有实用,没想到却在如今担起了大任。
1947年,赵炜成为机密室的少校。由于职位的原因,他除了掌管机密室外,还会负责标图。
赵炜标的可不是普通的图,正是国民党在东北作战的态势图。
图7
1945年10月18日,自从日本正式投降后,杜聿明便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要求他从东北民主联军(共产党与当地共同组成的军队,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手中夺回东北领土主权。
紧接着,杜聿明便率军开始大规模地攻占东北各地。
1947年,国民党军准备大举发动攻势。得到讯息后,赵炜丝毫不敢耽搁,立即使用组织新建的秘密电台传递紧急信息。
在紧急信息中,赵炜还提到了杜聿明这场作战计划的详细战略,包括:先南攻北守,以及如何进攻辽东解放区等重要情报。
图8
得益于情报的及时性,共产党迅速制定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将大部队转移至国民党控制相对薄弱的范围,建立根据地,让敌军措手不及。
源源不断的情报,令解放军一再扭转被动局面,改为主动出击,为杜聿明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有勇有谋的赵炜不但尽职地传递情报,他还做出了一个让国民党损失惨重的重要指令。
赵炜本就是参谋,他起草命令本根不会令人生疑。当赵炜打探到杜聿明正处于围堵之际,急于请求增援的情况下,他便利用职务之便,起草了要求13军火速赶往新宾,从兰山强攻东北民主联军阵地的命令。
图9
本来赵炜还十分忐忑,因为起草的命令需要层层审批之后才能下发,一旦上级察觉到情况不对,那么他的身份将有很大的可能暴露。即便如此,他还是打算挺身涉险。
情况出乎意料的顺利。赵炜草拟的命令通过了审批,13军在兰山被早已埋伏的解放军重重包围,孤立无援。
杜聿明的计划破产后,狼狈撤离,蒋介石只能又派陈诚出战。
这时还未被国民党起疑的赵炜在参与起草全东北重点防御计划后,又被陈云亲指去北平向蒋介石当面汇报防御计划。
手握防御计划的赵炜忐忑地坐上了飞往北平的飞机。下飞机后,赵炜便利用间隙开始打听朱建国等地下党员的情况,意料之中的结果,令他倍感艰难。
图10
其实,赵炜之所以忙着打探北平地下党员的情况,是因为他的上线沈秉权夫妇已经被国民党抓捕。
赵炜一直于沈秉权夫妇保持着隐蔽的联系,当他为了工作方便,向组织提出新建电台通讯时,电台就建在了沈秉权夫妇的住所中,以往的情报都是通过这台电台发出的。
1947年9月27日,本该是赵炜约定利用电台传递消息的日子,怎料他在门外察觉异样,放弃进入,结果隔天便听到沈秉权夫妇被抓的消息。
沈秉权夫妇是如何暴露的呢?赵炜不得而知,但他猜想多半是与杜聿明的惨败有关,于是他打算打听其他底下党员的下落,分析现状。
令赵炜难过的是,朱建国等地下党员也都被抓捕。他意识到不仅整个北平的情报机构处于瘫痪状态,而且他的处境也不容乐观,随时可能因身份暴露被国民党抓捕。
艰难的考虑后,赵炜决定静观其变。收拾好心情后,他决定先完成陈诚交待的任务——去见蒋介石。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先一步飞去沈阳指挥,此时并不在北平。
图11
怀揣着重重心事,赵炜飞回了沈阳。不过他也留了个心眼,没有着急回到住所、也没有立刻上班,而是先来到未婚妻家中,给领导打了一通。他这么做就是想验证下自己是否已经暴露。
电话接通后,领导火急火燎地问他为何没去上班,他淡定地回复着电话里的询问,心里却紧张不已,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
挂断电话后,赵炜立刻跑出未婚妻家,脑海里飞速地制定逃跑路线。赵炜考虑到他可能已经上了国民党的通缉名单,于是他来到浑河边时,没有往桥上走,而是选择淌过冰冷的河水,朝着解放军区所在的方向赶路。
在没有找到组织前,每一刻都可能遭遇凶险。
图12
当赵炜赶到太子河,准备再度淌河水时,两个国民党的小兵拦住了他的去路。幸亏赵炜反应及时,反以参谋的身份让他们给自己找了个小船,才有惊无险地渡过了太子河。
12天日夜兼程地赶路,赵炜疲惫不堪,甚至脚都磨出了血泡,可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在见到共产党的同志后,统统烟消云散,如获新生。
找到组织,继续发挥余热
赵炜被带到辽东军区后,陈云同志和萧劲光同志接见了他。尽管曾与赵炜一起从事地下工作的几位同志已不幸牺牲,但从事情报工作的领导人李克农同志曾在电报中提到:赵炜提供的多次情报都很有价值,在东北作战中贡献了很大作用。
李克农正是当初批准赵炜“902”代号的领导。
图13
有了组织的肯定,赵炜终于成为了共产党员,并在组织内部从事机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国民党军得知赵炜逃跑后,作为曾经亲令赵炜传递作战计划的陈诚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戒严沈阳三天三夜,为的就是搜捕赵炜,怎料始终无果。
此时,陈诚才意识到赵炜早就先一步逃出了沈阳。只能惊动蒋介石在全国发出通缉令。
图14
作为如此让国民党大动干戈的人,赵炜有些始料不及。不过他的心早已不在国民党,只有国民党完全失败,才是他一直奋斗的目标。
1949年,新中国成立。赵炜激动不已。“跟着党、相信党、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信念的种子自从他深入了解共产党后便一直深扎内心。如今能看到它开花结果,没有什么能比现在更能让他引以为傲。
本以为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没想到还是出现了无法预知的事件。
1957年,在特殊时期中,赵炜不幸受到牵连。他的职位在连降三级后遭到了清除。
经历种种不公平待遇的赵炜依旧坚守着心中的信念。
改革开放后,赵炜重新回到了阔别22年之久的工作岗位,重获工作机会的赵炜终日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他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周围的同事看在眼里,甚至觉得他定能担任领导的岗位。
图15
然而领导人考虑到赵炜年龄的问题,未能给他升职。不过赵炜并不在意,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事,干好分内的事,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直到从国家安全部离休前,赵老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斗在工作岗位。
离休后,赵老依旧从事着他热爱的事业,忙于在全国各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感染更多的青年为祖国的明天而拼搏。
渐渐地,赵老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熟知,西柏坡纪念馆也将他的事迹收录馆内。
结语
赵老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奋斗,当他满腔热忱被国民党的冷水泼醒后,毅然选择加入真正为民的共产党。
不论革命的道路怎样艰难,赵老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坚定的信念需要时间的打磨,赵老用一生证明了他无悔的选择,也用一生守护着信念。
正是千千万万个向赵老一样的无悔人士,迎来了祖国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