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哈尔科夫溃退之后,红利曼也丢失,赫尔松第聂伯河右岸告急。俄军似乎兵败如山倒。
军事理论家朱里奥•杜黑断言:
现代战争的结局不是由一个军事行动或一系列军事行动决定的。国家一旦卷入冲突,一方除非全面崩溃,是不会退却或承认失败的。全面崩溃不是指军事行动,是指民族的抵抗意志。
世界级大战,必然具有两个民族之间以其全部能力、全部资源、全部信念进行巨大生死斗争的特点。
俄罗斯全国动员,已经上升到民族战争层级。不妨回顾200年来俄族的两次危亡。
1812年6.24日,拿破仑Napoleonic集结军队61万,渡过涅曼河,向俄国不宣而战,争夺欧洲霸权。9月7日俄军退到莫斯科,巴格拉季昂将军战死。库图佐夫命令9 月14 日放弃莫斯科,坚壁清野,放火烧毁自己的首都。寒冷冬季来临,法军补给线太长。无法找到俄军主力,拿破仑10月19日下令撤退,俄军乘胜追击。2月6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法军残部几乎被全歼。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全部炮兵。
1941年10月,希特勒Hitler德国中央集团军完成对维亚济马一线的苏联红军的围歼。挥师莫斯科。
莫斯科市民动员起来。3天之内60万人修筑起三道工事,妇女儿童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德军就在郊外。苏军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完成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苏联红军在危急状态下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
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消耗过大,已成强弩之末。12月5日俄军反攻,德军溃败。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死伤50万人,俄军死伤85万人。
《兵临城下》电影中,俄军督战队开火打死后退的战友,是真实的情况。这是俄族的民族性格。
斯拉夫人生活在极寒之地,长期做其他民族的奴隶,性格坚忍且服从性高。
再说战略
战略的任务在于运筹国家的一切资源实现战争的政治目的。军事只是战略工具中的一种。全部力量包括财政,金融,能源,粮食,外交以及道义力量。
战略不仅是如何赢得战争,还包括战后建立什么样的秩序。对这个世界新秩序,普京在四州仪式上已进行了阐述。
军事战术必须服从大战略指导,只有“大战略”才会有深远的预见。
战略的目的是要破坏敌人的稳定性。不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摧毁敌人的军事力量。摧毁旧的世界秩序尤其如此。
真正目的不仅在于寻找机会进行会战,而且在于造成一种最有利的战略形势。使敌人自行陷入混乱。
一个国家决不会是为了战争而发动战争,必然是为了追求某种政治目的。军事目的是由政治目的决定的。
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并不等于达到了政治目的;不能只注意到军事目标,而忘记国家的基本目的;不能只想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而忽略未来的政治后果。要学会面对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力量保持信心。
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欧美的裂痕因北溪出现,需要时间让它发酵。某大国加息吸血不成会引发债务爆雷,这需要保持高油价和资源价格,并持续在乌克兰出血,一个月才几十亿,也需要时间。
所以,急的应该是急于吸血恢复旧制序的国家,不是谋求新秩序的国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腐朽的,终将老去,拖住了,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