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涯是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一段回忆,其中的一些经历,可能是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永远难以经历,而在和平年代,就有那么一群人做到了在炮火硝烟中生存,他们就是靶场里的“废钢老铁”
随着现代化各种火炮口径以及射程的增大,一般靶场在选址建设上,基本不会考虑设在城市周围,像炮兵靶场往往都设在偏远的无人区,比如那些深山老林中。这些地方往往经济发展比较差,当地的老乡经济来源主要就是种地或者外出打工。而每次打靶演习后,在靶场中会留下的炮弹皮,这些炮弹皮,就成了老乡眼中的“香饽饽”。
就一块炮弹皮值几块钱?可能也就能当做废铁卖或者打打菜刀
普通人会觉得生活在靶场附近会很危险,恨不得离炮弹越远越好,但在靶场周围老乡的眼里,这可就成了发财致富的一条康庄大道。
那时候废铁的市场价格大概在每公斤0.35元钱左右,“效益”好时,老乡们一天能捡近15公斤,最多时能捡到25至路50公斤,要是全家齐上阵,收入更高。
当地人比当兵还专业,普通炮兵可能只了解自己使用的火炮,而老乡听见火炮的轰鸣声就知道打的什么型号火炮,用的什么类型的炮弹。而且论专业化,秒杀非洲黑叔叔,会随着炮弹的弹幕徐徐前进,男人骑着摩托的侦查开路,岁数大的步行手持工具扫荡收尾,“步坦协同”战术运用的极其娴熟。
具体就是,只要一发炮弹一落地,有时候甚至不管马上会不会继续打炮,当地老乡的摩托车大军就加速开进落弹区,在摩托车上安装有一块大磁铁吸附炮弹碎片,深一点的就会拿着锹镐去刨废钢。
后面由于捡炮弹皮的老百姓太多,竞争压力大,有的甚至于全家老小齐上阵,只要炮声一响,他们便往落弹区里冲,与死亡赛跑。因怕伤了群众,部队只好不时地暂停本该连续进行的实弹射击,捡炮弹皮,不仅时刻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部队训练的开展。
很多人会觉得,你们打炮难道不会不让他们进去吗?
虽然是专门设置的靶场,各个边界上都有警示碑,而且在里面被打死纯属活该。但考虑担心误伤群众,每次打炮前都会派出人力去进行搜索劝返,搜索完事以后在外围设置警戒,但是由于射击区太大,也不可能实现几米一个警戒,通常是他们趁警戒哨的空隙骑摩托车飙进去,警戒哨两条腿追都追不上。甚至有的老乡可以提前几天潜伏进去,靶场里面太大了,到处都是坑包坎地貌,藏几个人太容易了,等搜索的人一走就出来捡炮弹皮。
不管是未爆弹还是炮弹皮都具有高危性,未爆弹就是一颗不确定的定时炸弹,可能碰一下就会爆炸,可能几十年都不会爆炸而部分爆炸过后的炮弹皮同样具有危险,这个就不详细描述了每年都有因为捡炮弹皮造成地方群众伤亡,被炸死以后还要来单位闹事要钱,不给个几十百来万都不行,嗨,没办法,人家根本不跟你讲道理,谁让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世人忙碌奔波,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废钢老铁是否还从事着这么危险的收废活动,不过他们确实用自己的双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劳动人民最光荣!值此国庆佳节之际,祝各位辛勤的废钢老铁身体健康,国家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