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县是一块神奇的地方,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革命的种子很早就播撒在了这里,还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走出了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等223位将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就有61位。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是来自湖北红安,他叫罗厚福,虽然在55年荣获三枚一级勋章,但只被授予大校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罗厚福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地,靠着给地主干活维持生计,罗厚福从小就吃了很多苦,年龄不大就帮着干农活,艰难的家庭处境,再加上当地有志青年的影响,罗厚福很早就萌生了革命思想,他参加农民暴动,参加农民赤卫队,成为一名积极分子。
1930年,罗厚福参加了工农红军,随后加入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由于作战勇敢,罗厚福很快就从连长,升为营政治委员,再到游击师师长,虽然手下士兵不多,但他坚持在鄂豫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
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持续进行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不过,罗厚福并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当地进行游击战争,很好保存了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罗厚福出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旅长,虽然“皖南事变”给新四军以严重创伤,但重建后的新四军更加强大,在我党的带领下,罗厚福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罗厚福来到鄂西北地区,出任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与他一起搭档的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就是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王树声。
新中国成立后,罗厚福出任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属于正军级干部,按理来说会在1955年的授衔中被授予中将或少将军衔,没想到他只被授予大校。
要知道,罗厚福可是同时获得三枚一级勋章,包括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以表彰其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所作出的贡献。
同时获得三枚一级勋章,难度有多大?
802名开国少将中,只有15位同时获得三枚一级勋章。
能够看出,罗厚福身为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日战争时期的旅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干部,确实立下了不少战功,能够获得三枚一级勋章,实至名归,然而为何他却只被授予大校军衔呢?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罗厚福曾将一名保长安排到卷烟厂工作,这名保长当年曾为游击队员作掩护,其实这样做也是人之常情,但毕竟违反了纪律,组织对罗厚福作出降级处理,幸好李先念出面力保,称罗厚福曾在革命时期作出巨大贡献,才保住了罗厚福的授衔资格,将其授为大校。
1961年,罗厚福被晋升为少将,弥补了当初的遗憾,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犯过错的人不在少数,重要的是能够改过,就如人们所说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