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最让人熟知的例子,当属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发生战争,在战争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赵王突然临阵换将,用赵括换下了久经沙场的廉颇,结果导致赵军大败,40万士卒被坑杀。而这一兵家大忌,如今也发生在俄乌两军对垒之际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身上。
日前,俄罗斯国防部公开了一个重磅的人事任命,负责后勤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被普京给换了。按照俄国防部的消息,原本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的德米特里·布尔加科夫大将已经被撤换,接替他的则是被西方媒体称为“马里乌波尔屠夫”的米哈伊尔·米津采夫上将,曾担任俄罗斯国防指挥中心负责人,是一名典型的“鹰派”,主张采取强势手段解决问题。
那么,普京为什么早不换晚不换,偏偏要在进行局部动员期间的敏感时刻换掉负责后勤系统、向部队提供一系列军事武器装备、物资和各项军事运输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呢?
其实,针对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跟俄军在前线上的失利有关。前不久,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地区遭遇重大失利,丢失了许多战略要地,而这一失利也暴露了俄军在后勤方面存在重大问题,也正是后勤补给跟不上,俄军始终在乌克兰战场上一直打得十分吃力,不敢贸然前进,否则成了“笼中鸟”被一锅端。
如今,作为生命线的后勤保障方面出了问题,自然就要立刻解决,不然拿什么来保障俄军在前线上的优势,更别谈要保障后面被召集上战场的30万预备役军人了。
因此,在换上了负责后勤工作的国防部新副部长后,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安德烈·古鲁列夫也坦言,新任副部长米津采夫将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对后勤工作进行各项整顿,保障前线拥有足够的物资和装备,让俄军避免重蹈覆辙。
前任国防部副部长在后勤方面“不给力”,被换掉也很正常,但普京在这时候作出的决定,很可能犯了兵家的大忌——临阵换将。特别是在两军对垒之际,突然换掉了原本负责后勤的主帅,换上对后勤较为陌生的新负责人,确实会对战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为什么要说“对后勤较为陌生”呢?这就不得不来说一下,新上任的米津采夫上将到底是何许人也了。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米津采夫曾毕业于加里宁格勒苏沃洛夫军事学校,后来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从基层士官一路靠着自己过人的能力当上了俄联邦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中央指挥所的一把手,随后又在2014年担任俄联邦国防指挥中心的掌舵人,可谓是一线作战指挥部队的好手,在攻坚战方面很有建树。
不难看出,1962年出生的米津采夫毕业于俄罗斯知名军校,不仅在苏联期间被外派至驻德国苏军担任排长、连长,拥有丰富的一线作战经验,而且还指挥了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不过,最让人熟知的是,他指挥了俄军对马里乌波尔港口发起的攻坚战,这场攻坚战十分惨烈,最后以俄军的“惨胜”而告终,而米津采夫本人也由此被西方国家和媒体称为“马里乌波尔屠夫”,可见其作风强悍。
当然,米津采夫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并不意味着他在负责后勤补给方面也很出众。作战和后勤是一个不同的概念,一线的作战部队通常以作战、杀敌为主,而后勤单位则以各类保障为主,不仅要时刻保障士兵吃得饱,还要提供各类作战武器、军事装备,保持作战的正常运转,称得上是一条“生命线”。
总而言之,换上作战经验丰富而后勤能力不足的米津采夫上将来分管后勤工作,普京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但这种临阵换将的做法终究需要接受考验,如果两者不兼容,那可就犯了兵家的大忌,一旦战争全面开打,俄罗斯的后勤工作很有可能如之前一样差强人意,甚至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