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
美国人了解解放军,更甚于自己的部队,让美国真正害怕的,是中国的“第二防线”。
美国退役上将一提中国的“第二防线”,那是满面愁容;美国老兵一提中国的“第二防线”,唉声叹气。
不太冷 原创
首发于头条号 历史不太冷
因为珍爱和平 我们玩命竞争
中国“第二防线”到底是什么?
是一条防御屏障?还是一个秘密计划?
都不是。
中国的“第二防线”有两条。而且,这得天独厚的第二防线,只有中国有。一条是祖先给的,另一条,是中国人自己抢来的。
可以这么说,在未来一个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打赢中国。
说到这个问题的俄罗斯专家,叫瓦西里·卡申。
中国的第一条“第二防线”——庞大的退役人员和无人机技术。
中国现役200万陆军可怕吗?可怕。论陆战,毫无疑问,中国无敌。
70年前,中国人就是用小米加步枪,都打赢了美国的航母舰队飞机大炮,把美国脑袋摁在桌子上摩擦,什么美国特种部队、美国第8集团军,都是弟弟。
就是把艾森豪威尔从坟墓里刨出来,再问一遍,他也会干脆的说一声“中国无敌!”
但是,未来是海洋空军的天下,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陆军也就失去了最大的优势,海洋和空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要论空军和海军实力,中国整体还是不如美国。
美国766架5代机、2150架四代机、780架三代机外加11艘航母,短时间内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撼动,也只有中国能跟美国掰手腕,欧洲俄罗斯,连正面对抗的实力都没有。
美国仍然害怕中国,为什么?
因为中国庞大可怕的战争动员能力。
若有战,召必回
一道征召令,就是一声惊雷;一纸命令,立刻形成一场“春运”。
抗美援朝,中国首次进入一级战备。全国现役部队快速集结,预备役和民兵体系首次大规模动员,部分退役军人被征召补充前线部队。此次动员奠定了中国国防动员体系的基础。
1969年珍宝岛战役,东北地区进入一级战备,重点防范苏联可能的全面军事行动。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中国一级战备状态,部分退役炮兵、工兵和通信兵被召回。
山地作战,这帮老兵太熟悉了,以前惯用的榴弹炮比自己的手指头还听话,直接就给老越炸懵了,至今都有阴影。
任正非
中国的集结能力,令美国恐惧。
我国庞大的退役人员体系,已经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各个行业,包含各个年龄段和阶层。
可以想象,如果把这个群体凝结成一股绳,将会是多么庞大的一股力量。
多的不说,说点咱们熟悉的。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任老爷子,1968年入伍,曾任基建工程兵部队技术员,参与过军事通信技术研发。
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在东北服役多年。
下到小饭馆,上到商人老板,各行各业退役军人都有人,这股力量堪称恐怖。
王健林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退役军人和集结力量的可怕,但是,把无人机称为中国的“第二防线”,有点小题大做了吧?
未来的战争趋势是什么?俄乌战争给出了答案。
去问问俄罗斯最底层的士兵,最可怕的是什么?一定是:看不见敌人,而武器已经高悬头顶。
6代机已经告诉我们:
不仅要空优,而且要智能化无人化。未来将会是“一架6代机带着一群无人僚机”突破敌人封锁,直达敌人内核。
就连朝鲜都在28日公布了自己的无人侦察机,那外形那颜色和美国的“全球鹰”几乎是一个模子刻的。
中国坚定走“无人与智能相结合”路线,早早洞悉未来战争趋势,早早为“第二国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这些,都是中国通过战争和厚积薄发,70年多来硬啃下来的,下面这条“第二防线”是祖先留给咱的瑰宝。
第二国防线
就这么说吧,华夏祖先选的这块宝地,真是无可挑剔。中国的地理环境,就是中国“第二国防线”。
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战略纵深极大。只要守好这一亩三分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打赢中国。
都说中国平原太少,那是不知道复杂地形给中国的战略格局带来多大的利好。欧洲为何不能成为世界最强国家?没有战略纵深,一马平川,地形简单,一捅就破,都不用复杂的战术和战略武器。
为什么欧洲国家一直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因为陆地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发展的。
在太空上看,南欧地区本来就不大的土地,直接被山峦横竖切割成一小块小块,只能够形成内部松散的联邦制结构,小到甚至不能成为国家,而且三面临敌。
西欧呢,一马平川,没有纵深和地理屏障。想找到一块根据地来统一欧洲异常困难。
而家大业大的苏联,为寻找出海口而挠破头皮。
中国的地缘环境,就是绝佳的。就连苏联都觊觎中国的大连旅顺港口。
中国拥有1800多千米的海岸线,大量的优质温水港,海军力量彼此可以连同形成合力。
有人说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马来群岛,这些所谓的“岛链”,已经把中国的海洋之路“封锁”住了。
实际上,先不说中国武器的发展有没有突破“封锁”,就说地理原环境,狂虐的台风海啸袭来,总是有人被迫给中国当肉盾。
千百年来,世界上最大的气候海洋灾害,都由这些岛链国家承担了。而中国的南海群岛,大一点的,都可以称为“海上不可移动的航母”。
总的来说,中国的地缘环境稍弱于美国,但远强于俄罗斯和欧洲。中国的陆权和海权,就像武士手里的盾牌和长刀,相互策应、相互配合,进可攻、退可守。
中国的两大“第二国防线”,奠定了中国在联合国“五常中”的“上三常”的地位。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全占了,此为华夏之幸,炎黄子孙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