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解放军八一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专题纪录片,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以往纪录片不同的是,此次八一制片厂所拍摄的对象并不是战斗英雄,而是一名医生,他就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的巩月江。
巩月江曾经当过兵服过役,但一生从未踏上过战场,从部队离开之后,他又转行做了一名医生,在新的领域建立了不朽功绩。
在他多年来的行医生涯当中,立下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赫赫功绩:一等功1次,三等功8次,嘉奖20次,至于“先进个人”、“雷锋标兵”等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所谓医者仁心,在巩月江的平日生活里,他还积极对外进行慈善事业十几年,来累计捐款4万余元,资助多名贫困学生考上大学。
正因如此,他也被评价为大连市最受群众爱戴的医生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巩月江,也曾经有过一段堪称传奇的经历:他曾经担任过林彪的最后一位警卫员。
1、“阴差阳错”当上了首长警卫员
巩月江是山东省淄博人,出生于齐鲁大地著名的水乡桓台县。
巩月江出生于1952年,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为人聪明,在1968年巩月江刚刚从初中毕业以后,便被分配到了当地小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虽然巩月江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在当时,他可是村子里面面俱到的“多面手”。
巩月江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画画,平日里除了学校的工作以外,他也会帮助村里的宣传部画一些海报油画,写一些宣传大字。
由于工作清闲,每天的下班以后,巩月江总是会到附近的河里游泳抓鱼,生活颇为自在。
可是在1970年的一个夏天,一个陌生人的几句话,却给他带来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新的人生。
这一天,巩月江像往常一样在水中游泳,突然旁边走来了一个30岁左右、身穿军服的男人。
看到巩月江出众的水性,男人颇为感兴趣,驻足旁观。
等到巩月江浮出水面之后,这位陌生男子突然向他高呼:“喂,小同志,你想当兵吗?”
听到这番话,巩月江也来了兴趣,问道:“是当空军还是当海军呀?”
“不用问那么多,反正跟了我,比空军和海军都还都要好。”
三言两语之后,巩月江没怎么多想便同意了,就这样跟着男人参了军。
当天下午,正当巩月江的学生坐在课堂上等老师的时候,巩月江已经坐上了前往辽宁省丹东的火车。
这一年的巩月江才18岁,事后他才知道这位30多岁拉着自己参军的男子正是八三四一部队八五大队的一位连长,而他的“兵种”也的确远超海军和空军,八五大队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保卫。
火车一连行驶了几天几夜,终于随着窗外山脉的褪去,巩月江以及6名同为特招兵的新兵,终于抵达了辽宁省丹东。
初入部队的巩月,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不停地四处打量,此时的他尚不清楚自己的真正使命。
之后的日子里,巩月江被编入了新兵连进行基础训练。由于巩月江体质好,头脑又极其聪明,几个月的试训下来,他便顺利通过了考核。
通常情况下,新兵连训练完毕后,士兵就要被分配到具体连队。
可是巩月江并没有被分配,而是再次接到了一个“野营拉练”的新任务,跟着几十名老兵一起从丹东徒步走到300公里以外的大连。
东北的冬天十分寒冷,在顶着刺骨的寒风徒步前进一周以后,巩月江终于透过浓密的血雾看见了此行的目的地——旅大警备区。
能够坚持到这里,他已经通过了基础考验。1970年,巩月江正式成为了八三四一部队八五大队的一员,专门负责的首长的警卫工作。
85大队的驻地位于大连中山区附近,与其他部队驻地不同,这里的安保级别极高,整个部队大院四周都立起了数米高的防弹墙,甚至还配备了当年较为罕见的高压电网。
除此之外,明哨暗哨更是里三层外三层,甚至还有一个不小的防空洞,里面摆放着发电机和制氧机,与其说这是一个部队驻地,倒不如更像是一个末日求生所。
空气之中,永远弥漫着一股紧张肃穆的气味。
2、在林彪身边的日子里:从未听他说过一句话
在进入八五大队后,巩月江在这里接受了极其严格的训练。从机枪到手枪,当时解放军配备的所有常规武器,巩月江都必须熟练掌握。
枪法训练则是教官扛着一筐土豆,站在几十米开外,不断地向天空中扔去,只要脱靶,罚跑加练是常有的事。
除了射击训练以外,至于其他的保密训练和擒拿格斗更是家常便饭,每每练得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巩月江算是个当兵的“好苗子”,没过几个月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扔起来的土豆一枪一个,在连队当中所举办的射击比赛,多次荣获第一名。
至于保密和擒拿格斗更是不在话下,每一次都能名列前茅。
最终,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训练以后,巩月江得到消息:他入选了,成为200名学员当中的三名首长“内勤警卫员”,即刻前往林彪所在的南山别墅进行工作。
如果要问巩月江在首长身边工作是什么感觉,巩月江的回答是:没有感觉。
除了最初见到林彪时有过一阵兴奋之外,平日的生活里基本上和在连队时期一样,除了没有繁重的日常训练。
林彪向来沉默寡言,巩月江在林彪身边待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居然没有和林彪说过一句话,甚至连林彪的声音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甚至连简单的点头示意都没有。
在平日的生活当中,巩月江也被严格要求:
不能称呼首长的任何姓名与职务,只允许称呼“首长”二字。
如果偶然间出现正面面对首长的情况,也不得用眼睛目视首长,必须目视前方。
作为内勤警卫人员,巩月江在出勤过程当中随时都要和首长保持两米以外,三米以内的距离。
这也使得巩月江虽然陪在林彪身边,两年时间,两人之间甚至没有任何多余接触。
除了做好警卫工作以外,巩月江还要在林彪生活当中处处留心。
林彪每天的作息十分规律,早晨6点起床,巩月江就要及时地准备好洗脸水和毛巾肥皂,挤上牙膏,使得林彪能够当场用上。
林彪散步的时候,巩月江不能出现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内,只能跟在一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并且随时警戒。
洗漱完毕散完步,到了吃早饭的时间,巩月江就要第一时间从厨师手中接过早餐,摆在林彪的餐桌之上。
林彪的早餐很规律,通常情况下只有一碗粥,一道菜(清蒸武昌鱼),以及几碟小咸菜。
做完这一切以后,林彪进入工作状态,他才有时间迅速地吃饭。
林彪喜欢晒太阳,因此在他的办公室上方有一个定制的电机闸门,只需按下按钮便能够从上方打开阳光正好撒在林彪的躺椅上。
除此之外,林彪对于温度和湿度也十分严格,要求必须保持在20℃左右。
冬天倒还好说,只需要锅炉房看着温度表,时刻调节供暖就行。
但是到了夏天就十分困难了,当时没有空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冰块来制冷,因此在夏天的时候,服务员便会拿来大量的冰块进行降温。
冰块融化会增加湿度,因此人们便用芦苇席做了一只大笼子包裹在别墅上方,仅仅只留下林彪晒太阳的窗口,以便减缓冰块融化速度。
这些工作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即便是林彪外出开会也不例外,按照当时上级部门的要求:别墅必须做好首长随时入住的准备。
相较于在部队当中的训练,这些工作虽然繁琐,但是并不算困难,巩月江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着份内的事。
3、改变命运的一包“大生产”香烟
1971年,巩月江遭遇了严格的调查,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一包香烟使巩月江脱了困。
有一天巩月江像往常一样在房间当中闲闲逛,刚好看见了一位林彪身边的一位干部正在办公桌上的烟灰缸以翻找,试图找一些没有抽完的烟头。
看到眼前的一幕巩月江,瞬时间就明白,这位干部大概是没有烟抽了。
巩月江本人并不抽烟,但他也知道对于老烟民来说,没烟是多么的难受。
或许是出于同情,或许是出于善意,巩月江找到了自己的一位朋友——负责看守他们的通信员,自费拿出三毛钱,委托对方上大街上买一包香烟。
随后便递给了这名干部,看到不抽烟的巩月江塞给自己一包烟,这位干部十分感激。
后来这位干部政审结束以后,得以离开,临走之前他特地招来巩月江说:“小兄弟,我和警备区的谢政委说了你的情况,你现在也可以出去了,去给他当警卫员。”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巩月江十分惊喜,这意味着他已经摆脱了政审的麻烦,也得以继续在部队当中服役。
多年以后每每回想起此事,巩月江总是感慨万分,“多亏了当年那包大生产牌香烟,才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2年夏天,巩月江回归了平常的生活,之后的日子里,继续当了几年警卫员之后,巩月江顺利提了干。
1974年,巩月江考上了沈阳的一家医专,最终成为了一名解放军210医院的一名军医。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巩月江格外珍惜。
在平日的工作当中他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对于没钱看病的普通百姓,他甚至愿意自己自掏腰包为其垫钱。
有一次,一位海南岛上驻扎的士兵来到医院看病,由于人生地不熟,看完病以后不知道上哪找宾馆,巩月江看到对方的窘况,就干脆把对方领到了自己家中住了好几天。
作为军医是很难取得军功的,但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些年里巩月江一等功,三等功拿了个遍,这些勋章正是对他多年来认真工作最大的肯定。
时至今日,巩月江已然七十多岁,他身体健康,虽然退休,但仍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找他请求帮助。
甚至说此时的他比上班时候还要忙,每天早上6点就要开始,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四五十个患者。
巩月江最为擅长的是按摩、针灸,在央视记者将其事迹进行多次曝光以后,他也收到了全国各地医学院的邀请,请他来讲座。
对此巩月江欣然同意他的讲座,时日今日已经进行上千场,绝大多数都是无偿的,巩月江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温暖身边每一个人,正如他一直以来所做的那样。
经历过如此大波大折,仍能保持一颗初心,这一点尤为难得。
曾经有记者询问,为何巩月江能够如此包容善良,巩月江的答案是:
“我始终记着从小母亲对我的教诲:做人宁可自己千般苦,别给他人添一分难。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尽力帮人一把。”
巩月江的一生正如同古人所说的那样,吉人自有天相。
参考资料:
[1]巩月江,刘永路.在林彪别墅当警卫员[J].档案春秋,2014(01):32-34.
[2]王柏详.林彪在五台山建“特别别墅”见闻纪实[J].文史月刊,2009(02):18-19.
[3]刘永路.在大连,他给林彪当贴身勤务兵[J].党史纵横,2013(12):46-47.
[4]解放军210医院:60年谱写军民鱼水情.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