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授衔,军政委黄振中评上了中将,而跟他搭班多年的老伙计周汉不过少将,为何这样?
抗战时期,两人就一起搭班,两人曾一起护送独立团英雄团长周凤山,期间遭遇鬼子。身负重伤的周团长为了不连累大家,开枪自尽了。当时周汉是警卫排排长,而黄振中是宣传干事。从两人职务可以看出,两人级别应该一样,都是排级干部。周汉的职务已经确定,但是黄振中的宣传干事可大可小,不过再怎么大,也不会超过周汉太多。后来周汉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三营营长,而黄振中被调到三营,担任教导员。由于虐待战俘,周汉被撤销职务,到炊事班当职。不过随着战争推进,急需要军事干部,周汉再次被启用,三团团长罗真调到师部担任副参谋长,周汉随之接替了他,出任代团长。某次战斗结束后,周汉去代转正,正式担任团长,此时的黄振中是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周汉跟随山东大军去了东北,担任师长,而黄振中也申请调到他所在的师部,担任师政委。后来朝鲜战争,两人继续搭班,周汉升军长,黄振中升军政委。不过授衔时,两人竟然不一样。军长周汉只是少将,而军政委黄振中成了中将。从抗战开始,两人职务都差不多,没有太大变化,周汉负责军事,而黄振中负责生活等工作,为何军衔会存在差别了?授衔时两人的职务都一样,正军职,凭什么黄振中能评中将,而周汉只是少将?
有人谈到以他俩的资历,不可能在第一次授衔时评上少将和中将,也就是说他俩可能是后来几次授衔时才评上的。如果这样,那么他俩可能在第一授衔时都是大校,后来几次,周汉只进了一步,大校变成了少将,而黄振中进了两步,大校升到了中将,所以周汉对此非常不满,他的警卫员曾将配有军衔的衣服拿过来,他都没有瞟一眼,可见有多不满。当然也可能出现周汉只是大校,而黄振中是少将,后来周汉晋升,而黄振中也一样,见对方总是压着自己,周汉怒火攻心,第一次已经忍了,第二次没法再忍。不过这里有个常识问题,第一次授衔结束后,接下来的几次主要是大校晋升少将,没有少将晋升中将。因此,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存在。又有人说,他俩可能在八十年代后才评的,不过以周汉和黄振中的年龄,似乎不太现实,当时他俩比较年轻,八十年代早已风烛残年了。所以他俩只可能是第一次授衔时评上的少将和中将。由此可见,黄振中评中将就更加显得不可思议了。
黄振中参加革命的时间可能比周汉要早,尽管当时的职务不高,但不代表时间晚。全面抗战初期,周汉只不过是排长,这表明他参加八路军的时间并不是太长,也许当时参军时间才两三年。以周汉的能力完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当上排长。假如他参军的时间够长,当时至少是个团职干部。李云龙很早参军,抗战时期可是八路军的团长。要不是犯错误,他的职务恐怕会更高。周汉的性格跟李云龙有点相似,假如参军时间早,犯了不少错误,那也不是排长,再怎么差也应该是营长级别。黄振中当时没有马上进入军队,可能在干其他工作,比如情报等。这点也能从他担任的职务看出来,刚出场就是宣传干事,说明他没有打过仗,参加八路军只能做这个工作,随着经验增加,他的职务也越来越高,但都是政工工作。比如在营部,他担任教导员,以后团、师、军,他担任政委。黄振中革命时间可能比周汉长,经历过土地革命,到部队后又是政工干部,思想工作相当出色,所以超过周汉似乎不无可能。
他跟周汉搭班后,工作相当严厉,极为严谨,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倒是周汉大小错没少犯,要不是他看着,恐怕会出大事。当时周汉对战俘惩罚,违反了相关条例,后来被撤销职务,到炊事班工作,这些都是黄振中向上面建议的结果。肖萍在老乡处拿了只鸡给周汉做鸡汤,黄振中知道后严厉地批评,让她带着他到老乡家道歉和送钱。周汉后来营救国军军长陈浩庭,对方派人送来委任状和金条,但都被他拒绝了。黄振中从战士口中得知了此事,对国民党为周汉送来委任书一事很担心,好在他坚守了本分,不过黄振中也没有刻意处理。周汉和陈浩庭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有利于当时抗战。黄振中在部队管理比较严,而且不少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但积小成大,功劳也不小。此外他跟上级部门关系非常融洽,周团长自杀后,护送他的侦查排排长油娃子主动承担了责任,后来团政委李治夫让黄振中全权处理。他没有杀油娃子,给了点钱让他离开了部队。处理油娃子可以看出上面对他非常重视,从头到尾都是这样。李治夫后来一直都是黄振中的直接上级,经常调解他和周汉的关系,对他也非常重视,可能对后来的评衔起了点作用。
尽管黄振中是政委,但也立过大功。在东北战场,他和周汉搭班,一起对付国军。在坚守罗汉山战役中,周汉不顾个人安危,想亲自冲到最前线,被黄振中和战士拦了回来。黄振中得知敌人增援部队的司令是陈浩庭时,心生一计。他以周汉的名义给陈浩庭写了一封信,陈浩庭念在周汉是救命恩人的情份上,按兵不动,但军中的刘黑子从中挑拨,周汉自作主张深入敌营。周汉劝降了陈浩庭,刘黑子想造反,被周汉制服。陈浩庭宣布起义,一场恶战避免了。尽管周汉起了作用。但是策划陈浩庭起义的还是黄振中。没有他,战争恐怕不会这么顺利。尽管军事指挥权在周汉手中,但是黄振中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也许不只在罗汉山战役发挥过这种作用,其他战役也如此。用李云龙的话来说,“咱赵政委是孔夫子挂刀,能文能武”,黄振中就是这样的孔夫子。
正因为如此,黄振中在第一次授衔时能评上中将,而周汉只是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