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鹭怀古
编辑|北城南笙
前言
1943年,日伪军在打扫战场、对死去的八路军战士补枪时,两个伪军竟然惊奇发现的一名八路军战士还活着。
让人不曾想到的是,他们并没有补枪,而是趴在这名战士的耳边,轻轻地说:“别动,我们一会儿就走”。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抗战时期的日伪军
怀揣梦想,加入红军
这位被放走的战士就是秦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从小就对毛主席领导的红军有着崇高的敬意。
他认为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在侵略者面前红军战士们就像一头头凶猛的雄狮,誓把所有侵略者撕成碎片、赶回老家。
但是在老百姓面前,他们又成为了不拿群众一分一线,甘愿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孺子牛。
红军
怀揣着对红军的向往,秦光便在13岁的时候,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之中。
只可惜领导看他年龄小,个子又比较的矮,于是便安排他去抗红旗。
对此秦光则是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红旗手特别的光荣,心里更是美滋滋的,小小年纪的秦光把红旗看得比命还重要。
在他看来,红旗是一支部队的魂,没有了红旗的指引,战斗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秦光
也正是他这种精神,支撑着他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他跟随部队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并在建国后也加入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
可以这么说,他的一生经历了所有的战事,因此也在建国后被授予上校军衔,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亲自接见。
秦光
人人称赞的“不死战士”
1941年初,日本华北派遣司令官畑俊六决定发动大扫荡,派出大量军队兵分六路,想要一举消灭鲁西的抗日根据地。
当时的秦光刚刚接到命令,来到鲁西军区特三营担任副教导员,却不曾想一来就遇见日军的大扫荡。
当时的日军派出七千余名日军、一万多名伪军,辅以坦克、汽车、飞机等支援,兵分四路向鲁西根据地进行彻底地扫荡。
日军部队行军
于是在附近的秦光就接到了组织的命令,在苏村发动阻击战,拖住进攻的日军,为鲁西根据地转移争取时间。
双方打得非常的激烈,在一番交战过后,秦光所带领的部队只剩下二十多个人,聚集在村庄的一角。
加之日军的支援赶到后,彻底封锁了苏村周围所有的道路,所以秦光一行人也被围困在了村中。
八路军被围困
气急败坏的日军眼看无法歼灭秦光,于是便开始用手榴弹攻击,其中一片弹片刚好击中秦光脑袋,大量鲜血汹涌而出。
但根本不等众人缓过神来,丧心病狂的日军又释放了毒气弹,这让秦光等人再也支撑不住,纷纷倒地昏迷。
日军投放对其但
等他们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看着眼前的日军秦光明白今天可能就是自己的死亡之日了。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秦光一行人被日军拉到一片麦田。
秦光趁着敌人不注意,悄悄对战士们下了命令,让他们在经过一片开阔地时四散逃跑,能突围一个是一个。
日军押送八路军
于是就在敌人将他们拖到空旷地准备屠杀掉时,秦光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四散跑开,日军见状急忙拿枪开始射击。
秦光身中数弹栽倒在地上,日军见状急忙上前,在他的脖子处补了一枪。
在看到秦光昏死过去后,就以为他已经被击毙了,于是没有再管他,转头就走掉了。
秦光
后来伴随着日军撤离苏村,我军战士们来到苏村打扫战场,惊奇地发现秦光还有一丝气息尚在。
于是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抢救,这才救回了他一条命,而他的事迹被报纸记者采访和报道,大家都称赞他是“不死的战士”。
让人不曾想到的是,清关在看到自己的伤势好得差不多了,不顾一生的告诫,坚决要求回到部队。
但彼时的秦光绝对不会预料到,就在短短的两年后,他会再次从鬼门关走上一遭。
秦光
第二次负伤
1943年3月,担任支队政委一职的秦光,带着自己的队伍从冠县突围,驻扎在冠县的一个村庄中。
却不曾想一个汉奸连夜向日军告了密,第二天清晨,1000多名日军在伪军的配合下将浩浩荡荡地朝着村子赶去。
日伪军的动作很快,大部队直接将秦光所带领的支队包围了,哨兵在探明了情况后,急忙跑来向秦光报告了自己队伍的处境。
原来日伪军将秦光部队所驻扎的张柳召村三面包围,用铁桶阵的方法,企图将张柳召村的秦光支队消灭掉。
日军
看着数倍于自己的日伪军,秦光知道,对手这是打算致自己的部队于死地。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秦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突围。
在秦光的心里,既然自己已经被包围,那么突围就是唯一的一条路。
趁敌人还没有发现,包围圈还没有缩小,主动去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或许就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商讨计划
在经过一番商讨后,秦光召集了支队的一些管理人员,给他们安排了相应的任务。
同时命令战士们沿着村外的西南位置,向深沟方向冲击,然后再从南面突围。
既然是突围,自然不能全部的人员一起走,否则一旦发生了遭遇战,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都会靠拢过来。
因为突围人员如果不能一下子突出去,那么位置就会暴露,一旦敌人的大军压上来,突围部队无疑是会全军覆没的。
突围
在一番思考过后,秦光不顾他人的劝告,决定由自己留下断后,掩护其他队友率先突围。
秦光先让一支队突围,另一支队伍进行掩护,自己则带着少量骨干留下来为两只队伍的突围争取时间。
只可惜计划却是永远都赶不上变化,突围行动并不顺利。
就在秦光的队伍刚刚到达范庄一带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早已有大量的日伪军在那里埋伏好了。
突围
眼看自己的位置已经曝光,秦光知道此时队伍的处境十分的不妙,需要迅速地突围出去。
因为敌人从北面和南面的增援都赶过来了,队伍如果不能从东南突出去,那就只能在日伪军的全面包围下,等待死亡的来临了。
为了保存实力,让更多人有机会突出去,秦光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多个小分队。
同时各个小队分散突围,这样就能避免敌人的炮火攻击,减少队伍的伤亡。
突围
而秦光作为干部,在生死时刻展现出了不怕牺牲的勇气,毅然决然地将突围机会留给了队友。
自己则是带着一个小队向南突围,参谋则是带着另一支队伍向西南突围。
而秦光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与南面的敌人纠缠上,掩护西南队伍突围出去。
要知道南面的日伪军是整个包围网中最强的,但此时的秦光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带着队伍向敌人冲锋。
突围战
而此时他所率领的第二中队,所有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战士们一个个向前冲锋。
有的战士牺牲在敌人的枪下,有的战士被敌人炮火击中,看着战士们在自己眼前一个个倒地,秦光也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但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太危急了,秦光顾不上伤感,当即从牺牲战士的身上拿了两颗手榴弹。
随即便一手拿着手榴弹,一手拿着手枪,径直冲出了用于掩护的战壕,向敌军发起了冲锋。
冲锋
秦光十分的清楚,倘若一直躲在战壕里,那无疑是慢性死亡,搏一搏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在冲到了距离敌人还有三十米的阵地后,秦光将手里的手榴弹扔了出去,手榴弹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在敌人的阵地里炸开,击毙了不少的敌人。
秦光身先士卒的行为也感动了所有的战士,大家都开始了亡命冲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直冲在最前面的秦光,被敌人一枪打中了腰部,倒了下来。
激战
被子弹击中腰部的秦光自然无法站起来继续冲锋了,此时跟着秦光一起冲锋的战士们,也都一个个地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秦光不知道自己哪里受伤了,到底还能不能活,他先是摸摸自己的脑袋,再摸摸自己的胸口。
在发现伤口不在这两处后,秦光便决定先装死,希望可以骗过敌人,等待支援队伍的到来。
冲锋
而此时冠县张柳召村的阵地上,则是一片死寂,遍地都是八路军战士,以及日伪军的尸体。
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高气傲的日伪军就觉得自己“取胜”了,便下令开始打扫战场。
日本指挥官们说着他们的日本话,旁边的翻译也忙个不停地在翻译,只听翻译官高喊道:
“皇军说了,把武器弹药收了,对活着的八路补枪补刀!”
日军军官
“别动,我们马上就走”
在战场上,补刀和补枪是比较常见的,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敌人还没死或者装死,逃过一劫。
当时的日军无疑是丧心病狂的,不仅对我军战士补刀,更是对无辜的群众也挥补刀,生怕将他们的残酷行为曝光出去。
在接到日军长官的命令,日伪军的队伍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在战场上对躺在地下的人补刀补枪、顺走武器,这也是打扫战场的基本流程。
伪军
突然有个年轻的伪军,无意间瞄到了秦光手里有把手枪,于是便走了过来想拿走它。
也正因如此,这位年轻的伪军惊奇地发现秦光还活着,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了,只好将秦光还活着的事情告诉旁边一位年老的伪军。
而这位年老的伪军一听,先是让年轻的伪军不要慌,随后便拿着刺刀慢慢地走向秦光,他要去看看秦光。
日伪军
秦光这时候虽然受伤,但人却还是清醒的,他看见两个伪军走了过来,不自觉地就握紧了手中的枪。
就在秦光准备动手的时候,却不曾想那个年老的伪军并没有对他进行补枪,更是假装检查,用很小的动作制止住了他的行为。
同时用极小的声音对他说:
“你别动,我们一会儿就走,中国人不杀中国人”!
打扫战场
此时的秦光也有点意想不到,满腹狐疑地看着对方,但是现在的形势,又容不得他挣扎。
对此他只能微微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趴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秦光就听到那名伪军说道:
“这儿没活人了,咱们走吧。”
紧接着又是一阵脚步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伪军们撤走了。
伪军
在伪军离开后的夜晚,几个百姓打扮的人前来救走了秦光,经过村民们的精心照顾,秦光逐渐恢复了行动能力。
恢复之后的秦光,在感谢了当地村民的照顾之后,立刻启程开始寻找大部队。
在经过一番艰难险阻之后,秦光最终如愿地找到了自己所属的部队,重新回到了军队当中。
百姓照顾八路军
回到队伍中后,秦光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是在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上校军衔。
2019年4月9日,“不死的战士”秦光在医院病逝,享年102岁。
秦光烈士
结语
纵观整件事的发展,秦光十三岁参军,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革命精神。
而打不死的革命烈士,小红旗,获得无数荣耀的秦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革命者的人生追求。
而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也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
秦光
因为对于这些上过战场的英雄们来说,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们不害怕死亡,更是希望保存生命,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与敌人进行斗争。
因为对他们来说,理想和信念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为了心中的革命事业,即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正是因为有像秦光这样的革命战士,在战争时期替我们负重前行,才为我们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