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2022年07月01日02:36:02 军事 1145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6月30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海军两艘导弹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6月29日至30日从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海域北上进入东海。意味着这支备受日本关注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完成了绕行日本列岛一周的任务,前后耗时约20天。

现在日本最担心的是,未来“绕行日本”会不会成为中国海军的常态化行动?

“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闻

根据防卫省的通报,由情报收集舰(舷号794)、055型导弹驱逐舰拉萨舰(舷号102)、052D型导弹驱逐舰成都舰(舷号120)和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舷号902)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12日到13日先后穿过对马海峡,开始环绕日本列岛的航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055万吨大驱拉萨舰服役后的第一次远海巡逻任务,“首战”就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使命,也足以证明中国海军对这种先进驱逐舰性能的充分信任。

“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闻

055型导弹驱逐舰拉萨舰

“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闻

052D型导弹驱逐舰成都舰

“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闻

综合补给舰东平湖舰

此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一分为二。16日至17日,两艘中国驱逐舰穿过北海道与萨哈林岛之间的宗谷海峡向东进入西北太平洋,补给舰和情报收集舰则穿过津轻海峡,向东进入西太平洋。

两艘驱逐舰与补给舰不久后重新汇合,并于20日在千叶县犬吠埼东南方向约220公里处持续向西南移动。防卫省一度认为该编队会很快向西航行进入东海,以尽快完成绕行日本的行动。

“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军编队环绕日本的航迹示意图

但出乎日本方面意料的是,三艘中国海军舰艇于21日通过伊豆诸岛、向西行驶后,又在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与那国岛和台湾之间,发现另有多艘中国海军舰艇进行南北往返的航行。日本共同社6月30日称,很有可能这些中国海军舰艇与绕行日本列岛的拉萨舰等三舰进行了联合演习。

据介绍,日本列岛的东南海域一直被日本视为“禁脔”,这里的沿岸地区分布着日本最重要的一系列工业重镇。因此去年中俄海军联合战略巡航通过该海域时,日本媒体曾惊呼“日本最脆弱的软腹部首次暴露在中俄海军面前”。让日本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不到一年,中国海军编队再次经过该海域,还在此停留并进行了大规模演习。

直到29日晚11时左右,日本方面才确认拉萨舰等三舰在宫古岛东北约130公里处向西北方向航行,之后驶向东海,完成了绕行日本列岛的壮举。

共同社称,防卫省还在分析中国意图,“关注今后是否会进行同样的活动” 日本防卫相岸信夫更担忧地表示,这“是在彰显军事存在感,也可以认为是对我国(日本)的示威行动”。

“中国海军的示威”!耗时20天,055大驱带队绕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闻

俄海军编队6月也完成了环绕日本航行

更让日本担忧的,还有俄海军太平洋舰队舰艇6月也沿着太平洋一侧南下、通过冲绳的路线绕行日本列岛。“日方在密切关注中俄两国海军行动是否有关联”。

然而日本方面虽然表现得很“委屈”,但外界普遍认为“中俄海军绕行日本”完全是日本自找的。美国“动力”网站直言,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不但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加入西方行列,针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制裁。在中日关系方面,东京越来越倾向于武装干涉台海事务的言论更是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