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大会并讲话。
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就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初步明确了改革开放初期道德建设的目标。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党的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至少召开了三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此前两次大会的时间分别是在2017年11月、2020年11月。这也是时隔4年多之后,我国再度召开这一表彰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个人、家庭是文明社会的细胞,村镇、社区和城市是文明中国的一个小小单元。小细胞、小单元什么样,我们的国家就是怎么样。
在此次大会上,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代表,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代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分别在大会上发言。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授予202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授予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授予468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授予798户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授予890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授予60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239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首次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是在2005年,今年是第七届;首次表彰全国文明家庭是在2016年,首次表彰全国文明校园是在2017年,第二次表彰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是在2020年,今年是第三届;首次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是在2007年,今年是第九届。
在此次大会上,蔡奇提到,要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贯通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城市创建质效,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英模人物学习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选 | 杜小溪
监制 | 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