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能迅速崛起,德国专家给出看法:中国没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近两年,通过入驻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与他们本国媒体宣传不一致的中国。

这也引起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中国发展的速度这么快?

相比于其他国家发展缓慢或是停滞不前的情况,中国的快速崛起是当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发展现象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 2025 年 5 月发布的《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中国在 59 项测评点中有 12 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包括电子支付、获得电力等领域。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各国专家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其中最有趣的是,德国专家指出,中国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这一特点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德国专家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大概与其国家宗教信仰有关。

作为一个主要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德国的宗教以独特的方式参与政治决策,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这一点与中国可谓大相径庭,因此,德国专家也注意到了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宗教现状与政治框架

与德国不同的是,我们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信仰多种多样,有藏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等。

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各个宗教团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因此,即便不是像德国那样的宗教国家,我国的宗教活动也是热闹非凡的。比如开斋节佛教法会等等。

在政治上,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政府有管理宗教团体的权力,但宗教团体却没有干预政治的权力。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发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与实践》白皮书的内容,我国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地止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宗教多样性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多样性避免了宗教冲突,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

当然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也与我国地大物博的特征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宗教蓝皮书》研究表明,中国宗教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分布特征。

比如,伊斯兰教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基督教在东部城市发展较快,佛教道教则具有全国性影响。

这种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宗教因素引发全局性社会矛盾的可能性。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宗教文化资源转化成效显著。

政府主导的"宗教+旅游"发展模式,使五台山武当山等宗教名山成为文旅经济支柱。

这种将信仰场所转化为文化资产的策略,既保护了宗教文化遗产,又创造了经济价值。

在我们去外地旅游的时候,那些比较出名的寺庙如鸡鸣寺等也变成了当代青年的打卡点。

二、中国为何能崛起

中国崛起的原因是否像德国专家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中国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呢?

诚然,宗教可以算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多面的。

中国的崛起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不断的传承与奋斗,是各个行业的人们不断努力探索而得来的。

所以宗教只是中国崛起的原因之一,那么其他的因素有什么呢?

中国的人口红利促使中国的初步腾飞。

在中国发展初期,我们的科技与生产力都比不上其他国家的情况下,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红利。

中国的人口多意味着劳动力多,相对于那些人口少的国家,雇佣成本更加低廉。

因此,许多外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将自己的工厂转移到了中国,这一举动同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资源。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飞速,促进了中国的初步腾飞。

中国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的崛起积蓄后备人才。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投入,中国一向注重高等教育,培养出大量的人才。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超500万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学生毕业,这一数字可以说是全球领先的。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

虽然总是有些读书无用,毕业还是打工的负面言论出现,但这也侧面说明了我国劳动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中国将近9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14年,这些都是我国腾飞的人才基础。

除了这些,在各个领域前沿科研人员才是我国崛起的重要后备力量。

国际智库曾统计过中国高校培养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全球占比已达到50%,是世界第一的水平。

中国立足于人才资源,推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崛起。

重视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改革开放开始,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大幅度增长,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而后中国主导丝路经济,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更是帮助丝路沿线各个国家的发展,为全球化、利益共同体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不仅仅促进了经济层面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经济发展不仅仅在于中国自身政策,国际形势也有一定的影响。

自从冷战之后,国际环境虽然仍有些小摩擦,但大体环境还是和平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为中国提供了不少的机遇和大量挑战。

为了迎合这些机遇与挑战,中国不断提高本国实力,也促进了中国的崛起。

而且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技术转移和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政治方面,中国有其独特的政治优势。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这种独特的政治制度设计既能有效保障中央的高效决策能力,又能通过各个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激发基层活力。

例如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影响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时候,中国通过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优质决策和各地政府的高效执行体系,在疫情防控上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应对方案,并且在疫情之后,也能做到快速恢复生产力。

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独到的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崛起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德国专家对中国的看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德国专家所谓的中国崛起的原因是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这一看法实在是过于片面。

但这一看法也只是一部分的德国专家的意见,大多数专家还是相对客观的。

一部分德国专家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

持有这一观点的德国专家施寒微曾表示,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非常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普遍富裕的情况。

但在普遍抹黑中国的德国舆论场上,他们这样客观专业的意见被扣上了“亲华”的帽子。

西方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很少会立足于中方立场,更多的是用些春秋笔法,断章取义,片面的提及,用以扭曲民众对于中国的印象。

这也就导致了外国人在进驻中国社交媒体后出现的与中国网友“对账”的趣事。

除此之外,德国专家对于中国发展的客观学术成果也被贬低为幼稚的观点。

而这些不过是西方政治控制民众舆论的一种手段。

这也就导致了国际舆论上正确的认识难以流传,而像这样认为宗教是中国崛起的原因的片面说法广为传播的情况的出现。

故而虽然流传的德国专家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但仍是片面的,我们适当参考即可。

结语

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更多扮演的是传统文化的角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培养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并非中国崛起的直接因素。

中国的崛起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

中国崛起的过程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经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诸如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承认中国的发展,反而从侧面将中国的崛起归因于一些间接影响因素,如此短视只会祸及自身。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世行调查报告折射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2025-05-10环球网

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发表!2018-04-04

《德国看待中国崛起有三种观点》2021-03-26中国青年网

《每年超500万STEM毕业生,全球——读懂中国经济新优势》2024-04-01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